歐洲作為位居世界經濟前列的發達國家,消費觀念以及消費水平獨樹一幟,歐洲摩托車市場多年來也一直處于世界前列,擁有行內領先的摩托車品牌。
在歐洲的各個城鎮,摩托車作為一種常用的代步、運動以及短途旅行的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小街小巷隨處可以,比如德國的寶馬、日本的本田、川崎、雅馬哈、美國的哈雷-戴維森、意大利的比亞喬等。
自然,這與歐洲成熟的摩托車市場密切相關,但遙遙領先的歐洲摩托車市場是怎樣形成的呢?
第一、歐洲國家獨特的消費觀。
歐洲人選擇商品有兩個基準,即是“使用價值”及“觀賞和收藏價值”。前者建立在個人特征及產品使用環境等條件上,強調物品的功效;而后者則傾向于物品品質以及外觀特性。
其與中國摩托車市場的消費觀觀念截然相反,表現為:歐洲人追求商品的品質因素,會在好的產品中選精品,遵從“貨對價”的思想;而中國摩托車市場則普遍是追求物美價廉,性價比最大化。
第二、歐洲總進口商獨特的挑選車型方式。
在歐洲,經銷非本國的摩托車產業的各項進口事宜需要由進口商全權代理,所以在推銷及經營產品之前,摩托車總進口商會基于歐洲市場做傾向性選擇,首先會將摩托車產品交給專用車手或者特約用戶試乘,用以驗證其在該區域適用性、產品質量及車子性能等問題。
在試騎期間會散發意見征集類的宣傳資料,試騎結束之后進口商會也會借助媒體播報樣車性能特點以及乘騎報告并推廣產品,一旦歸總的信息支持該產品,摩托車總進口商會便會及時通報給摩托車生產制造商,繼而協助進行歐標認證及辦理其他手續。
第三、歐洲摩托車市場獨特的進關程序。
歐盟(EU)和歐洲經濟委員會(ECE)授權的車輛檢驗機構——荷蘭RDW車輛安全檢測和TNO車輛檢驗中心的數十個測試項目是進口摩托車必須要經過一道關卡。包括有整車結構設計、燈光信號、制動安全系統、車輛性能、尾氣排放標準、噪聲、電磁干擾、車輛最高車速、加速性能、怠速、起動性能等。
只有通過了檢驗才能獲取歐標認證,產品上才可標注E/e標識和頒發E—MARK證書,而發動機此前必須得到德國TUV機構的認證。隨后,產品需要在相關部門進行商標注冊,再報海關備案,防止侵權。
手續完備之后摩托車總進口商負責從本國海關提取所要經銷的車輛產品,交于事先選擇好的摩托車總代理進行銷售,隨后才能在歐洲市場進行銷售。
第四、嚴格的歐標法規及環保監測。
歐洲眾多國家的海關及相應部門,會隨機抽檢每批次進口摩托車產品,一旦發生排放超標,不僅會清退所有貨物,而且還會對其進行罰款。此外,許多國家城市主干道及交通關口處會設置有環保監測車,負責不定時地對來往車輛進行尾氣排放抽測,如發現尾氣排放超標,會立刻對當事人及車輛進行扣押。
隨后,環保檢測員會利用自動檢測系統對違規的摩托車車輛進行綜合檢測,找出超標故障部件,接著填寫維修單去指定專業維修點進行整修,更換不合格零件。
第五、成熟的售前、售中及售后體系。
歐洲摩托車市場上的產品價格是在國際金融、產品價值等多個因素的參考下核定的,較為合理。而在銷售過程中,會詳細地對產品進行實事求是的介紹,并檢查顧客看重的車型。隨后由試車員試車,及時反饋此該型號摩托車的結構特點及相關事宜。
在維修方面歐洲也有明確規定,除了專業化的崗位要求,還設有針對性的維修機制,整個車后服務體系十分精細及成熟。
19世紀末歐洲世界摩托車工業便快速興起,其后蓬勃發展經歷,形成了寶馬、比亞喬等世界一流品牌,至今也影響著世界摩托車格局;中國摩托車產業雖然起步較晚,發展起來卻勢不可擋,一度在國際貿易中取得頭籌,但是與歐美、日本等國家這些摩托車品牌相比,“中國造”卻少了一定的厚重感。而在國際上也難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正是如此,我國摩托車產業才會出現后勁不足,甚至在今天被他國品牌擠出海外市場,同時也被印度、越南等國家趕超,越加邊緣化。
當前我國經濟市場有著供給側改革的產業迭代、“一帶一路”的全球一體化、自貿區發展及工業互聯網產業運營機制升級等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對于中國摩托車制造業來說是挑戰,同時也是一大契機。而我國摩托車產業要重拾信心,必然得通過改造升級,優化轉型及產能轉移等措施進行產業自救,如此,才能夠從根源上解決我國摩托車產業諸多問題,最終建立可持續性發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