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一到了冬天就不愿意騎車出門了。原因只有一個字——冷。其實冷不冷只有自己才清楚。但是,到底是什么決定了跑在路上真的冷不冷呢?我先把起影響作用的因素歸納總結如下:
天氣因素、車輛裝備因素、行駛方式的因素、駕駛者的因素,這四方面的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
一、天氣因素
1.氣溫。
氣溫越低越冷。顯而易見,20℃和0℃完全是兩種感覺。
2.太陽光照。
陽光越弱越冷。陰天比晴天冷,背陰處比向陽處冷。
3.空氣濕度。
空氣濕度越高越感覺冷。尤其在冬季,潮濕的天氣令人難受,面罩、臉上濕乎乎的,濕冷難耐。
4.風。
冬季摩旅很有影響力的因素,風力越大,加速熱量的散失,感覺就越冷,尤其在五六級大風天,氣溫越低風的散熱作用越明顯。
二、車輛裝備因素
先說說車輛:
1.車輛的防風設施
風擋、護手等防風設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行駛中風的降溫作用,車速越快越有效。
2.車輛的加熱設施
電熱車把、電熱車座、電熱手套、電熱靴子等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身體的熱量散失。
3.車輛的騎乘姿勢
姿勢越低,迎風面積越小,熱量散失越少。
再說騎行裝備:
1.頭盔
保暖性全盔最好,揭面盔密封性好的也不錯,半盔不推薦。
2.脖套
脖套對于保暖來說很重要,能夠有效地防止頭盔與衣領之間的暴露部分散失熱量。
3.摩托車服
冬季摩托車服,一般為雙層,外層防風,內層保溫。好一些的有三層的,中間多了一層排水層。如果里面能再穿上一件羽絨服膽,那就更好了。
4.騎行手套
必須是冬季防風保暖型的騎行手套。建議戴稍微大一些的,手套與手指之間形成空氣層,保溫更好。感覺一雙不夠用,里面可以再戴一付羊絨手套。兩層手套,外層防風,內層保暖。
5.摩托車褲
冬季摩托車褲,一般為雙層,外層防風,內層保溫。
6.護膝
必須佩帶,不僅是為了保暖。皮毛一體的長護膝是冬季必備。
7.靴子
推薦高幫皮靴,加厚帶毛(棉)里的那種,不可過緊,另外一定要加氈子鞋墊,隔冷吸汗。
8.襪子
襪子不僅關系到腳部的保暖問題,排汗的性能優劣也之極影響腳部的冷暖感受。
三、行駛方式的因素
1.車速
直接決定冷暖感受的因素。車速越快,熱量散失越快。
2.休息間隔
在騎行過程中,由于一直保持坐姿不變(越野路段除外),人體產生的熱量很少。停車休息期間,走動、活動手腳、拍照等活動,會產生更多的熱量。所以,連續騎行時間越久,休息間隔越長,就越感到冷。
3.路況
能夠持續巡航的路段和需要頻繁起步停車的路段,前者會讓人感到更冷一些。
四、駕駛者的因素
1.進餐
必須吃飽喝足,攝入足夠的熱量。餓著肚子騎車,很快就會寒冷難耐,能堅持騎行的時間明顯縮短。
2.睡眠
頭天晚上沒睡好覺,容易讓人疲勞犯困,感覺難以抵抗寒冷的侵襲。
3.對寒冷的適應
如果從入冬開始就堅持騎車,未曾間斷,隨著天氣的逐漸轉冷,對寒冷的適應性就會提高。偶爾冬天才騎一兩次車,對寒冷的適應性就比較差,甚至出現“扛不住”、回去感冒發燒的情況。當然在同一溫度下,前者比后者會覺得“沒那么冷”。
天氣因素、車輛裝備因素、行駛方式的因素、駕駛者的因素,這四方面的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
一、天氣因素
1.氣溫。
氣溫越低越冷。顯而易見,20℃和0℃完全是兩種感覺。
2.太陽光照。
陽光越弱越冷。陰天比晴天冷,背陰處比向陽處冷。
3.空氣濕度。
空氣濕度越高越感覺冷。尤其在冬季,潮濕的天氣令人難受,面罩、臉上濕乎乎的,濕冷難耐。
4.風。
冬季摩旅很有影響力的因素,風力越大,加速熱量的散失,感覺就越冷,尤其在五六級大風天,氣溫越低風的散熱作用越明顯。
二、車輛裝備因素
先說說車輛:
1.車輛的防風設施
風擋、護手等防風設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行駛中風的降溫作用,車速越快越有效。
2.車輛的加熱設施
電熱車把、電熱車座、電熱手套、電熱靴子等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身體的熱量散失。
3.車輛的騎乘姿勢
姿勢越低,迎風面積越小,熱量散失越少。
再說騎行裝備:
1.頭盔
保暖性全盔最好,揭面盔密封性好的也不錯,半盔不推薦。
2.脖套
脖套對于保暖來說很重要,能夠有效地防止頭盔與衣領之間的暴露部分散失熱量。
3.摩托車服
冬季摩托車服,一般為雙層,外層防風,內層保溫。好一些的有三層的,中間多了一層排水層。如果里面能再穿上一件羽絨服膽,那就更好了。
4.騎行手套
必須是冬季防風保暖型的騎行手套。建議戴稍微大一些的,手套與手指之間形成空氣層,保溫更好。感覺一雙不夠用,里面可以再戴一付羊絨手套。兩層手套,外層防風,內層保暖。
5.摩托車褲
冬季摩托車褲,一般為雙層,外層防風,內層保溫。
6.護膝
必須佩帶,不僅是為了保暖。皮毛一體的長護膝是冬季必備。
7.靴子
推薦高幫皮靴,加厚帶毛(棉)里的那種,不可過緊,另外一定要加氈子鞋墊,隔冷吸汗。
8.襪子
襪子不僅關系到腳部的保暖問題,排汗的性能優劣也之極影響腳部的冷暖感受。
三、行駛方式的因素
1.車速
直接決定冷暖感受的因素。車速越快,熱量散失越快。
2.休息間隔
在騎行過程中,由于一直保持坐姿不變(越野路段除外),人體產生的熱量很少。停車休息期間,走動、活動手腳、拍照等活動,會產生更多的熱量。所以,連續騎行時間越久,休息間隔越長,就越感到冷。
3.路況
能夠持續巡航的路段和需要頻繁起步停車的路段,前者會讓人感到更冷一些。
四、駕駛者的因素
1.進餐
必須吃飽喝足,攝入足夠的熱量。餓著肚子騎車,很快就會寒冷難耐,能堅持騎行的時間明顯縮短。
2.睡眠
頭天晚上沒睡好覺,容易讓人疲勞犯困,感覺難以抵抗寒冷的侵襲。
3.對寒冷的適應
如果從入冬開始就堅持騎車,未曾間斷,隨著天氣的逐漸轉冷,對寒冷的適應性就會提高。偶爾冬天才騎一兩次車,對寒冷的適應性就比較差,甚至出現“扛不住”、回去感冒發燒的情況。當然在同一溫度下,前者比后者會覺得“沒那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