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楊衛鋼造出的7人自行車。
七人圍成圓圈,同騎一輛自行車是么感覺?武鋼工人楊衛鋼說:“爽得狠,像開小轎車樣掌握方向盤,手剎、腳剎樣樣具備,坐在車上還可開會呢!”
昨日,市民記者江洲子在漢網市民記者欄目貼出一組照片:單位舉辦趣味運動會,工人楊衛鋼帶來自制七人座自行車,讓大家嘗鮮!該組照片引起網友強烈關注。
昨日,本報記者找到楊衛鋼,了解到七人座自行車“出籠”的前前后后,并親身體驗了一把。
【緣起】創意源自德國
46歲的楊衛鋼是武鋼設備維修總廠條材工區的工人。他是標準的“機械達人”,從事機械工作24年,曾獲得3項機械專利。
為何想到自制七人座自行車?楊衛鋼說,2008年4月,他被派往德國城市德累斯頓培訓學習。有一天在旅游景點閑逛時,他看到七個人騎著一輛自行車,當即用相機拍下來。
回國后,楊衛鋼將照片放入電腦,通過工程制圖軟件,很快分析出車輛相關數據。“我是搞機械的,對它的原理,一看就懂!”楊衛鋼說,自己完全可以打造這輛七人座自行車。
因為工作比較忙,直到2010年7月,楊師傅抽空找到一位開五金店的同學,借用工具器械,買來配件,開始精心打造這輛特別的自行車。
【制作】三個月耗費萬元
說這輛自行車特別,因為它的零部件中,鏈條是自行車用的,主驅動是摩托車用的,而底盤、轉向、輪胎則是面包車配件。
楊師傅利用雙休以及中午晚上休息時間,3個月后,一輛重達300公斤的七人座自行車閃亮登場,成本約一萬元。
這輛車是德國自行車的克隆版嗎?楊師傅說,他在原版上做了一些更改創新,因此“知識產權”是中國的。比如,在自行車中部,設置一個大孔及周邊七個小孔,大孔是方便撐傘用的,而小孔則留給客人放礦泉水等飲料。
為何不設置六人或八人座自行車?楊師傅說,六人同時踩騎時,根據連軸傳動原理,機械效率降低,幾乎騎不動。而八人座,一是人太多了,其次是無掌握方向的主騎手。
【體驗】像騎普通自行車
昨日中午,楊師傅帶著本報記者,來到青山大洲鋼材市場存放自行車的五金店。當鮮紅的自行車映入眼簾,記者第一個感覺是:這是自行車么?它有4個輪子,呈現出人字形分布。前輪是兩個跨度較大的輪子,后面兩個輪子挨得很近。騎動起來有點兒像倒著開的三輪摩托車。在前后輪之間有根連接底盤的立軸,7個座位和扶手圍繞著立軸成一個圓圈。方向盤把手在這個圓圈靠近后輪的位置。車子最高處差不多有一個成人高。
楊師傅笑著反問:“不用汽油不用電,完全用腳踏踩,用鏈條帶著行走。你說,這不是自行車是什么?”
記者將采訪包放在中間圓盤處,然后坐在兩個并列輪胎前的座位上。這是主騎手位置,負責掌握方向剎車。楊師傅坐在一旁。
踩自行車絲毫不吃力。記者有駕照,掌握起方向盤來得心應手。“這比騎自行車簡單多了,這大個手扶鋼圈固定,不會摔下來!”楊師傅解釋。
不過,這個大家伙比普通自行車慢多了,每小時僅能騎行7—10公里。騎行10米后,又上來五位看客。六人手扶鋼圈,記者則掌握方向盤,左拐,右拐,掉頭,動手剎腳剎,很是輕松。它可以像轎車一樣下坡坎,不過遇到凼子時爬出來比較費勁,另外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不能倒車。途中,六人特意不踩騎,記者獨自一人踩騎,感覺稍微比騎自行車費勁。隨后,記者又試了一下,讓另外六人都踩或其中一人踩騎,記者不踩但掌握方向盤,仍可前行。
為何只要一個人踩動,自行車都可前行?楊師傅說,七人中任何人踩騎,可把力量集中傳到后驅動輪,讓自行車前行。而平時旅游景點看到三人座自行車,則是直線傳動。
【期望】旅游景點來嘗鮮
這輛七人座自行車,只在公共場所拋頭露面過兩次。
第一次是2010年國慶節,楊師傅將其從青山運到漢口江灘。一些游客紛紛嘗鮮,“這個東西,還真是第一次看到”。
第二次露面,就是前日參加單位在和平公園舉行的趣味運動會。從五金店到公園,1500米路程,楊師傅干脆騎過去。沿路,很多人看稀奇拍照。在趣味運動會上,有的小孩、老人坐上去后不愿意下來。中午12時就結束的運動會,一直到下午3時許,楊師傅才將自行車騎回來,“說明這個東西有吸引力!”
楊師傅說,不知道有沒有旅游景點,愿意開設這個旅游項目,供市民游玩。下一步,他將繼續批量生產七人座自行車,并進行改良,比如降低重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