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量摩托車需求崛起
近幾年,隨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大中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交通擁堵、停車難的現象。摩托車作為機動車,由于車身較輕,同樣的里程,能耗遠小于汽車。作為中遠距離的出行工具,摩托車可以實現人們自由出行,也可以避免公交地鐵的擁擠,許多年輕人選擇將其作為出行工具。
“按騎行需求,可以將摩托車分為三類,生產資料、代步工具、休閑娛樂工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摩托車分會秘書長宋濤表示,目前,后兩類摩托車的市場需求明顯增長更快。不論通勤代步,還是休閑娛樂,一旦開始騎摩托,便很難逃離升級換車的規律。
當前,“摩托車熱”已經從騎行方式傳導到產業端,帶動了大排量摩托車產銷兩旺,同時也將存在了多年的“禁限摩”爭論再次擺上臺面。
摩托車受到的限制,主要分為兩個層面
一是全國對摩托車實行嚴格的報廢政策。
根據2013年商務部發布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正三輪摩托車使用年限為12年,其他摩托車為13年,達到使用年限的,應當強制報廢。這就意味著,如果花1.3萬元買一輛二輪摩托車,最多只能用13年,每年的折舊成本就達到1000元。
從技術上看,摩托車的重量小,發動機排量小,運行的磨損、損耗也就相應小。而且,摩托車一般不會跑長途。很多用戶的摩托車到了13年報廢期,才行駛幾萬公里。這樣的摩托車拿去報廢、拆解,非常可惜。
李稻葵表示,如果一直堅持摩托車13年強制報廢,相當于給消費者買車的時候增加了成本。成本一提高,消費者就會覺得不劃算,相應的消費就必然下降,不利于產業發展。
二是各城市出臺的禁限摩政策。
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近200個城市加入“禁限摩”陣營,“禁限摩”已經覆蓋了全國絕大多數的中大型城市,政策出臺依據包括交通安全、道路壓力、社會治安、尾氣排放等種種考量。
摩托車只有在鄉村才可以暢行無阻,然而,隨著鄉村空心化,鄉村的摩托車需求已經嚴重萎縮。
“一禁了之”或“一放了之”皆不可取
支持放寬禁限摩政策的聲音,除了認為摩托車拉動消費,還看重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兼具動力性和輕便靈活兩種特點,既跑得遠,還能避免堵車、停車難等問題。
而反對的理由,則集中在騎行安全、管理難度大等方面,擔心危險駕駛、“炸街”擾民等行為是否會因放寬限制而更為頻繁。
禁還是放,歸根到底,擴內需、促消費不能急就章、亂投醫,“一禁了之”或“一放了之”皆不可取,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千城千面,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又促進產業發展,就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搞大呼隆,還是要因城施策。
有的城市地形特殊,摩托車是重要交通工具,政策不妨寬一些。而有的城市本身就面臨空氣污染、交通擁堵、機動車數量膨脹等難題,政策過寬可能會讓壓力更大。
另外,還要考慮,如今許多城市在道路設計上,主要考慮的就是以汽車為主的快行道、以自行車為主的慢行道和人行道,并沒有給摩托車留出足夠道路空間。倘若放開,對交通安全和秩序都存在挑戰。
摩托車產業是傳統產業,在綠色低碳發展背景下,市場增量空間有多大,同時需要審慎估計。關鍵是要在產業轉型升級和拓展海外市場方面下功夫,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挺進,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造福廣大群眾中發揮更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