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摩托車產銷大國。然而,在強制報廢和眾多城市不同程度的限制政策下,摩托車國內市場受限,許多企業依賴出口。在當前促進消費、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大背景下,如果單從產業角度看,摩托車市場確實有一定增量空間。相關建議不能說沒有依據和道理。
但也要看到,政策的制定需要多維度考量。支持放寬禁限摩政策的聲音,除了認為摩托車拉動消費,還看重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兼具動力性和輕便靈活兩種特點,既跑得遠,還能避免堵車、停車難等問題。而反對的理由,則集中在騎行安全、管理難度大等方面,擔心危險駕駛、“炸街”擾民等行為是否會因放寬限制而更為頻繁。禁還是放,是一道綜合了多方面因素的“多元方程”,不可能只考慮一方面因素就得出“最優解”。
位于重慶市巴南區大江科創城的重慶航天巴山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車間,生產工人正在流水線上忙碌。李攀攝(影像中國)
摩托車相關政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千城千面,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又促進產業發展,就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搞大呼隆,還是要因城施策。有的城市地形特殊,摩托車是重要交通工具,政策不妨寬一些。而有的城市本身就面臨空氣污染、交通擁堵、機動車數量膨脹等難題,政策過寬可能會讓壓力更大。還要考慮,如今,許多城市在道路設計上,主要考慮的就是以汽車為主的快行道、以自行車為主的慢行道和人行道,并沒有給摩托車留出足夠道路空間。倘若放開,對交通安全和秩序都是巨大挑戰。
歸根到底,擴內需、促消費不能急就章、亂投醫,“一禁了之”或“一放了之”皆不可取,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還要看到,摩托車產業是傳統產業,在綠色低碳發展背景下,市場增量空間有多大,是必須審慎估計的。更關鍵的還是要在產業轉型升級和拓展海外市場方面下更大功夫。比如,有的企業在摩托車產品中加入AI騎行輔助等“黑科技”,提升品質,深耕“發燒友”市場。有的企業深挖海外客戶需求,做好本土化,暢銷多國。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挺進,任何傳統產業都可以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一塊重要拼圖,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造福廣大群眾中發揮更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