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摩托車出口業務走的就是前期低價,后期無法管控質量,集體崩盤的路子,以典型的越南市場為例, 90年代以前日本摩托車壟斷了越南市場。
壟斷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穩定的質量,1999年國內摩托車企業打入了越南市場,因為產能巨大、價格低廉的特點,迅速在越南市場走紅,短短三年時間,就對越南市場進行了全面的洗牌。
一時間,中國摩托車企業成為了越南市場的主導者。
占領越南市場的原因主要還是便宜,為了繼續拓展市場,不少企業的價格戰越打越兇,一輛中國摩托車的價格甚至是日本摩托車價格的1/2。
定價低,就意味著企業利潤空間低,必然會擠壓制造空間,進而出現了不穩定的質量和難以推進的技術,一部分企業開始撤退,市場端口反饋也不好,故障高導致用戶層面崩塌。
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曇花一現。
如今的市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大風口,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了491萬,同比增幅超57%,成為全球第一,中國品牌的出口速度增加,尤其是新能源板塊的增速非常明顯。
巨大的增量背后同樣埋藏著隱患。
日前,奇瑞尹同躍呼吁中國汽車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保持理性和長線主義,短期主義的成功并不代表什么,單純意義上依靠低價格來搶占市場,只會給未來企業的長線發展制造困難。
一直以來,奇瑞都是中國品牌的出口大戶,海外市場銷量出色,其也深刻理解到了中國品牌出口不能單純依靠價格優勢,需要在穩定價格的同時,還要控制質量,夯實口碑從而提升品牌價值高度。
尤其是新能源板塊,急于在海外市場做出成績的心態是正確的,但汽車作為基本出行工具,需要做好質量、企業利潤,再考慮不同區域的接受度和監管條款。
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問題是在不同地區的適應性問題,比如說歐洲市場的續航不穩定問題,東南亞市場溫度高的自燃問題,處理不好產品的問題會對整個電動化板塊造成巨大的阻力。
出口從來都是宜慢不宜快,先夯實口碑,再拓展市場,從而建立用戶的認可度,才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目前,中國汽車品牌出口還未能在真正意義上搶占歐美市場,重要原因就是歐美市場的門檻極高。
一方面要求在歐美的傳統燃油車市場,正面和價格已經不高的歐美車型相抗衡,需要保證更好的操控、安全、油耗、穩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滿足歐美更加嚴苛的制造標準,福特、大眾、豐田在歐美市場屢屢遭到處罰,也是中國品牌短期內無法挺進歐美市場的重要原因。
電車對于歐美市場來說并不是消費必須品,定價高、使用成本不低、使用限制多以及安全性的問題,導致兩地消費者接受度并不高。
想要讓全球市場記住發展電動化的中國品牌,就先要完善在海外市場的整體影響力,從根本上來說依然是產品為王,更低的價格生產出更高標準的產品,用下一個十年來夯實制造、設計、質量管控能力,才能在海外市場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績。
畢竟在全球超過6000萬+的乘用車大盤子里,考驗的是真金白銀的鍛打能力,是需要和全球品牌正面廝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