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14億用戶群體出行來看,銷量最大的是電瓶車,國內市場年均銷量達到4000萬,其次是2100萬量級的乘用車市場,摩托車的2000萬銷量表現同樣不遜色。
不同于電瓶車、汽車的是,中國更早發展的是摩托車市場,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摩托車就已經開始是大城市的“標配”,在那個汽車工業、電動化產業發展不夠明顯的時代,制造工藝簡單、價格相對低廉,且養護成本低、可靠性高、便利性強的摩托車就已經是人們“露富”的標志產品。
但很快,隨著04年前后不少合資企業的落地,讓汽車進入到生活軌道。
沒有享受到“冬天暖、夏天涼、遮風避雨”汽車生活的消費者,開始將努力的方向從摩托車進階到汽車上,上萬個零部件拼湊起來的汽車能夠帶動上千個產業鏈,用汽車工業發展當地經濟已經成為一種壯大地方發展的重要方式。
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長春等多地開始發展汽車工業,2004年之后開始圍繞汽車產業經濟發展。
摩托車在城市建成之后其實還有一些發展空間,但已經被一些大城市禁止,比如說很大一批主流省會城市,鄭州、武漢、廣州,頭部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都開始禁摩。
理由是多樣性的。
一方面,摩托車并不利于管理,體積小速度快,給城市帶來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城市建成之后有豐富的公共交通網絡,地鐵、公交車、私家車、電瓶車以及出租車,摩托車填充的意義并不大。
最為關鍵的是,大量摩托車的涌入城市,對原本壓力就很大的道路管理秩序帶來更大的負擔,脫審違法情況難以管理,禁摩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但大城市的禁摩只是個例。
在全國超過650個城市中,真正意義上全面禁摩的城市大約在60個左右,也就是說仍然有90%的城市允許摩托車行駛。
這只是城市,農村是不限制摩托車的,摩托車的低價格以及高便利性與工薪階層、農民生活高度適配,所以說在城市禁摩明顯的情況下,摩托車依然能夠完成2000萬銷量。
核心的根本,是60個左右的禁摩城市覆蓋人群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除去幾個頭部千萬級人口城市,大多數城市人口數量在百萬級。
對摩托車的管理,其實也在放松。比如說十月份落地的全新年檢制度,摩托車年檢就改成了10年內年檢兩次,第6、10年各一次即可。
其實禁摩只是針對一些中大型城市,比如說鄭州這種千萬級人口城市,的確城市公共交通非常完善,且道路管理壓力巨大,摩托車不是城市居民必需品,所以進行了控制。
但事實上,很多地區也是外松內緊,低調、端正態度,對摩托車的寬容度也在有序放開,但前提是不能有大的摩托車飆車、交通事故發生。
比如說寬容度一直都很高的重慶,面對低素質的炸街行為,也要被迫在部分路段禁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