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政策不允許,
大家都知道禁摩令,
讓多少人告別了心愛的摩托車。
不然的話汽車根本就不會這么快興起,最諷刺的是進口的日本大排摩托車比如本田、川崎、雅馬哈、鈴木都是動力閹割過的,而且因為國內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直接導致了日系品牌不敢將大排量的制造投入到中國。當然,也有日系在高端摩托車制造技術上對國內的封鎖,使得中國以市場換技術的結果只能獲得一些低端制造技術,國產品牌摩托車根本沒機會學到高端技術
其次在制造業基礎性研究上,
投入過少,
企業創新保護不力。
這一軟肋導致中國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很難象日本與亞洲四小龍一樣徹底的完成產業改造升級,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正是在制造業和高科技領域的堅持,才在制造業峰值期實現了汽車、船舶、半導體、醫藥等高附加值行業的全球領先。在制造業創新引領的過程中,冗余勞動力轉向低附加值行業不可避免,這是導致高收入國家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進入這個階段后,如何提升制造業中高科技產業(也就是高附加值產業)和整個服務業的生產效率,是維持經濟增長的關鍵。2008年過后開始持續走高的地價和房價(無論是住宅還是商業地產價格),擠壓了制造業的利潤空間,中低端制造業通過賣場獲得的利潤越來越薄,傳統賣場的利潤也越來越薄,中低端制造業逐漸喪失了向中高端轉型的機遇,最終轉向電商,以規模求生存。
基建的完善為物流提供了基礎,因外需乏力和地產經濟擠出效應所導致的制造業不振,使得大量原有的制造業勞動力成為冗余,為快遞、倉儲等行業提供了大量勞力資源。
電商產品的山寨化,對知識產權的漠視,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在信貸泡沫之下,大量實業主轉向證券和房地產投資,進一步提升了實體經濟的成本。此時的中國摩托車行業更是被擠兌的浮躁不已,有幾個國產摩企是老老實實的在做技術與產業升級?又有哪幾家企業沒有涉足金融與地產?
國產摩托車企業的不思進取,仿冒的大肆橫行,讓中國摩企的產品成為有消費意識用戶取笑的對象,就算稍微能變相搞點仿制的企業都有變好的機會,你看看春風雙缸仿的川崎,代工KTM,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國內也是做的風生水起,長期以往誰還認真發展技術?反正隨便拿人家幾十年前的技術造一輛車也能大賣啊!
最后一點,
摩托車文化的缺失。
早幾年在國內誰要是花5萬以上買摩托車,要么認為他是人傻錢多愛裝B,或是腦袋被驢踢了,大家都覺得摩托車就是窮人的交通工具,這種氛圍下國產摩托車怎么進步,它們都沒有得到認同,人們只覺得開小汽車才是正途,所以說國產摩托車比日本大牌摩托車差太多也是無奈的,自己不爭氣,也沒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