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摩托車行業產品結構變化及消費者變化
現在,大排量、個性化、休閑化摩托在逐漸興起,往深層次看呢,其實是新一代的消費群體和消費文化在形成,這些新興消費者強調個性,習慣網購,拒絕嚴肅說教,他們熱衷社交分享,喜歡新鮮,樂于挑戰,主要通過手機等獲取最新資訊。這樣的消費文化、消費群體、消費趨勢的變化,在銷售模式上,才帶動了整個電商的發展。
二、互聯網是購車決策信息渠道
現在,消費者在選擇車輛品牌和車型時,互聯網是主要的信息來源。這里主要列出的數據是汽車類的互聯網數據。因為汽車行業和摩托車行業有一定相似性,通過汽車的互聯網數據也可以看出摩托車行業+互聯網的一些特點和變化趨勢。相關數據顯示,通過專業的汽車網站和論壇進行查詢的用戶占70%以上,通過門戶網站查詢的占40%以上,通過搜索查詢網站的占27%,而登錄汽車廠家的官方網站的僅占24%。這也說明互聯網+不單是企業官網的創新升級,綜合性的汽車網站和論壇才是企業掛鉤互聯網的主流橋梁。企業必須主動參與、“滲透”綜合性專業網站,獲得新一代消費者關注。
三、用戶網購基數大
據調查,80%的網民每個月購物一次以上,“宰手黨”和“泡面黨”越來越多。原本通過周末前往商城購物的群體逐漸減少,新一代消費人群往往宅在家里,通過網絡資訊收集、對比、查看買家秀等方式,完成最終的購買行為。網絡消費群體的基數大,趨于年輕化,也使摩托車行業真正進入互聯網變得迫在眉睫。
四、大額支付不再是門檻
現在有50%以上的消費者對一次性購物支付1萬元感到沒壓力,有4%的網民支付會超過3萬元的額度。相信隨著經濟收入提升,3萬元的門檻將不再是門檻。
五、個性化需求越加明顯
現在的消費者對個性化需求愈發明顯,特別是80后、90后對外觀、裝飾、個性配飾的需求愈來愈豐富,這也是以后摩托車發展的趨勢,要想辦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六、行業開啟互聯網轉型升級
在2014年,89%的汽車經銷商設立了專門的網絡營銷部門,這中間有79%的負責營銷和銷售。據統計,現在有30%的入店客流來自網絡營銷,其中一線城市達到31%。網絡營銷帶來的客流中,成交比例為23%,占總成交的比例為6%。目前其比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七、2015年二三線品牌率先試水網絡銷售
再來看看摩托車品牌的網絡營銷之路。2015年,二三線品牌率先試水網絡銷售,并在這一革命浪潮中獲得了生存空間。由于他們本身實體網絡布局少,互聯網提供了新的銷售途徑,直銷用戶,且價格更具優勢,有的垂直網媒甚至嘗試與廠商合作試水團購,并取得進展。
八、創新騎行工具在2015年屢次創造網銷奇跡
2015年一些騎行工具開始創造網銷奇跡,比如賽夫電動踏板車,網絡售價為4999元,網絡眾籌15天以來,銷售業績破萬輛。錢江貝納利也在努力嘗試電銷之路。從2015年起錢江不斷開拓第三方電商平臺,建立自有電商銷售平臺嘗試雙11促銷和團購,打通線上線下銜接問題。
2016年9月,錢江TRK502在蘇寧眾籌成功,這也推動和促成了摩托車行業全面觸電,各大品牌對電商更加重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今年雙十一各大品牌齊聚天貓雙十一活動,甚至包括以前對國內電商不感冒的哈雷、寶馬等都來了,并且在這個雙十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以說2016年是摩托車電商風起云涌的發展元年。
九、摩托車行業+互聯網的未來趨勢
再來談談摩托車行業+互聯網的未來趨勢,我認為有三點:一是電商將成為整車的常態化銷售渠道,并出現多樣化、個性化的多元營銷模式;二是基于互聯網技術應用的產品車型將不斷涌現,而線上線下也將高度融合,傳統經銷商模式將逐步演變成服務商模式;三是未來互聯網將融合到整個產、供、銷渠道當中。
但是,要真正實現摩托車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與發展,還需處理好一些問題:一是處理好電商銷售與傳統渠道的利益沖突;二是要做好用戶體驗及后續服務;三是要打破固有模式,激發購買興趣并達到流量的有效轉化,也就是解決怎么賣的問題。要解決以上問題可以嘗試做以下幾點:一是打造營銷傳播的互聯網化。將自身品牌線上平臺進行重新整合,開發品牌信息資訊,開通服務銷售互動端口。除了重視與垂直媒體的合作外,還要不斷開辟拓展新媒體、自媒體、橫向內容分發平臺,開展全網營銷傳播。
二是打造銷售渠道運營的互聯網化。開拓更多第三方電商平臺,嘗試多樣化銷售方式。以用戶為導向,著眼整個消費者生命周期做好產品營銷與服務,在各類場景中建立業務連接,線上線下聯動做好全渠道無縫營銷。
三是打造內部體系的互聯網+。以互聯網結合的新功能開發,對正向開發提出很高的要求。多渠道、多模式營銷,更多的選裝滿足客戶需求,統一標準化制造資源。此外,產品成本從策劃階段,研發階段就需要細化管理,強化各業務領域在整車開發過程中的協同能力。
總體上,互聯網+的未來就是回歸商業本質。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線下的企業必須上線,線上的企業必須下線,線上線下+現代物流,創造新的零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