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紀90年代前期,我國就將日本擠下了摩托產量世界第一的寶座,并在1997年突破千萬輛大關,只是冉冉上升的勢頭被很早就存在但于新世紀后迅速鋪開的“禁摩令”中止,摩托產業發展歷經波折。
近幾年摩托產業步入景氣期,2020年我國摩托車新注冊登記826萬輛,較之上一年多出200多萬輛。2021年我國摩托產、銷均突破2000萬輛,再度力證這個產業的活力與實力。今年上半年的數據更是喜人,新注冊數量達534萬輛,同比增長超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摩托產銷量均已過千萬,產品出口達35.2億美元,整車出口395.3萬輛,隆鑫、大長江、宗申等品牌仍是全球摩托市場上的重要力量。
其實,價值千億的摩托市場一直都在,但從業者和騎行者都明白,玩法已然升級。
允許摩托通行是部分城市“最后的溫柔”,如今更多的城市加入了這個陣列,部分大、中城市如西安、秦皇島等要么已經解除了“禁摩令”,要么開始著手解除,中小城市對“禁摩令”的執行也呈逐漸放松的態勢,每年關于逐步放開禁限摩、取消摩托車報廢年限的話題都會引發討論,盡管實際進展緩慢但確實在逐步向前。
中國的摩托文化并非沒有土壤,可能不夠光鮮,競賽色彩略顯不足,但真心喜愛摩托的群體數量相當龐大。與同屬摩托大國的印度、泰國、美國相比,中國市場既和印、泰一樣有著龐大的日常通行使用需求,也有部分摩托愛好者逐漸像美國消費者那樣偏重時尚休閑,進入高端消費階段。
越來多的騎士們穿梭在大街小巷,也駛進了各類短視頻平臺,動輒都有數萬、數十萬的播放量與討論量,成為收割流量的利器。在交通功能之外,摩托的社交、娛樂屬性被進一步開發。摩友聚會、車友圈交流風靡一時,摩托周邊產品如貼膜、服飾、防具等保持暢銷。某種程度上說,摩托產業儼然先于部分產業邁進了“消費升級”。
展望未來,農村、鄉鎮市場仍將占據我國摩托產業的最大份額,產品用于通勤、拉貨,強調實用與性價比;利潤來源卻在中大排量的高端休閑娛樂類摩托產品之上,講求“潮流”“酷炫”“科技”,考驗品牌塑造的能力與騎行文化的更好推廣——該細分領域的緊迫感在于需要盡快提升國產力量的高端品牌力,以免驟漲的市場被國外高端產品所吞食。城市摩托群體男女比例6:4也讓相關廠商需要認真揣摩女騎手的消費心理。
此外,新能源技術在摩托領域的積淀與推廣宜早不宜遲,“技研領先則市場領先”的鐵律仍然有效,頭部摩托廠商都在積極布局新能源產品。
最后從摩托產業的區域力量來看,2019年摩托車產業被納入重慶支柱產業名目,重慶市政府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其有著明確的要求和規劃,這座并不“禁摩”的主要城市對摩托有著深重的感情,有著相當好的摩托消費基礎,因此對其產業發展寄予厚望,擁有數家頭部廠商、整體產量占去全國近3成比例是重慶企望將“中國汽摩名城”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