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的主力車型也是踏板,城里通勤就是小踏板UHR150,稍微遠點就是XMAX300,還有一輛圣甲蟲200,兼顧城市和短途,作為備用。這幾年也買了好幾輛踏板,有大有小,加上各種試駕的踏板也不少,對于各類型踏板的騎行體驗和適用場景,我還是有點小心得,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于踏板類型的理解。
我們常用小踏板、中踏板、大踏板來對踏板進行分級,但是多小是小,小踏板有啥特點?多大是大踏板,大踏板有什么優劣勢?中型踏板又是什么概念,適合什么用途?關于這些方面,也沒有什么標準可以作為參考。在一些模糊的描述中,車友對于車型大小尺寸以及用途就難以建立清晰的認識,有不少車友在買了車后,發現并不適合自己。
在我們選購轎車的時候,經常會看到A級、B級、C級、D級這樣的詞匯,這是汽車行業常用的分級標準,也有用小型、緊湊型、中型、中大型、大型來進行分級的。這里就有三種常見分級方法,大眾、福特、中國:
分級參考的標準是兩個數據,一個是排量,一個是軸距,兩者在轎車領域基本也是相匹配的,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做差異化的車型,有的是同級別的動力配上越級的尺寸,給消費者更大的空間,有的是同級別的尺寸配越級的動力,體現運動化的優勢,但大多數情況下,不同級別的車型給到的體驗還是與級別相匹配的,A4再加L,也沒有A6沉穩。
踏板車和轎車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屬于實用性為基礎的車型,那么在分級上,我認為踏板可以參考轎車。借鑒轎車的分級方式,結合大家對于踏板的常用描述,以我自己玩踏板的經驗,我把踏板車分為6個級別,分級的主要依據是軸距,排量作為參考。
小型:我們常把常見的125排量踏板作為小踏板的代表,這類踏板的用途基本就是短距離通勤代步,優點是軸距短,輕便靈活,缺點是動力弱、舒適度一般,我認為125踏板最適宜的通勤距離就是15公里以內,時長不超過30分鐘,通勤速度不宜超過70。為了提升通勤質量,這兩年150級別的通勤踏板紛紛出現,代表車型是NMAX\PCX\UHR,軸距都在1350以內,既有一定的靈活性,動力上也提升較多,通勤速度可以到80以上,騎乘的舒適度也較高,最適宜的騎行距離是50公里以內。
緊湊型:在這個級別里,排量和車型定位都產生了較大的差異,類型十分豐富,有主打城市代步的150,比如Medley和Racing X,相對的空間要大一些;有主打個性化的以HUSKY為代表的各種ADV踏板,主打短距離玩樂,長距離舒適度一般;還有250甚至更大排量的越級車型,比如RT2、310M、350D,都是短軸距、大排量,主打動力和可玩性,長距離騎乘舒適度一般,適用場景還是城市和周邊騎行。
中型:這個級別的踏板從大小上來說,已經有些中大踏板的模樣,動力上也和中大踏板接近,從設計用途上是想兼顧城市和摩旅的需求,但以我的體驗,如果你的通勤路況中有較多的擁擠路段或者小路,中型踏板就已經不太方便了,尤其是掉頭挪車的時候,180公斤左右的重量還是會有點費勁,但如果是想兼顧通勤和中短途摩旅需求,中型踏板也是相對合適的選擇。
中大型:如果不是長距離良好路段的通勤,我是不推薦中大型踏板的,我的XMAX300很少用來通勤,一是我通勤距離比較短,二來城里騎這么大的踏板著實不方便,不夠靈活,中大型踏板還是比較適合休閑騎行和中短途摩旅。
大型:這個級別的車型,不論是騎行空間還是儲物空間,都比較大,比較適合身高較高的車友,帶人的舒適度和穩定性也相對較高,主要用于休閑騎行和摩旅騎行。
豪華大型:各品牌的旗艦踏板車型,雙缸動力、配置豪華、價格高昂,代表各品牌踏板車的技術頂峰。
經常有車友問,想買一輛既能通勤又能游玩的踏板,以我的看法,如果你想在通勤的時候有足夠的便捷性,又想在游玩的時候有足夠的動力和舒適度,目前市面上是沒有這種車的,當你的需求增多,就要學會取舍,不能要求每一項都完美。
以上對于踏板的分級和適用場景,是基于我個人的騎行風格、身高體重和實際的騎行經驗總結的,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對于車友們了解踏板車還是有參考意義。
另外,我建議大家買踏板車一定要去試坐,不一定要試駕,但一定要試坐。因為咱們買踏板車就是圖舒適和方便,一輛車的舒適度在你坐上去的時候大概就有體驗了,騎行三角和腿部空間都是因人而異的,畢竟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和腿長臂展都不一樣,如果你有帶人的需求,最好是帶著人一起去試坐。
前段時間有個車友想買一輛某300踏板,我跟他說最好去試坐一下,看看是否適合自己,結果沒看到實車就訂車了,后來沒幾天就賣了。
在網上看再多的車評,都不如自己看看實車,試坐一下,基本就知道適不適合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