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政法委印發(fā)通知,評選出閆相華等200名同志為“雙百政法英模”。這份名單中,有大忠無悔的英烈,有司法為民的楷模,有擔當奉獻的先鋒。一代又一代的政法英雄,在守護平安與正義的征程上忙碌奔波,在推動共和國法治發(fā)展的道路上戮力前行。
為什么總有英雄挺身而出、無畏逆行?為什么總有猛士直面考驗、沖鋒在前?支撐這些壯舉的,是為民擔當、捍衛(wèi)正義的家國情懷,是勇毅篤行、正守本心的責任牽掛,是肩鴻任鉅、賡續(xù)傳承的赤誠血脈。
作為和平年代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隊伍,他們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前赴后繼,用滿腔熱血扛起信仰的旗幟,用滿腔忠勇繪就成一個時代、一支隊伍的精神圖譜。下面,請聆聽他們的動人故事,讓英模精神的火把,照亮腳下趕考之路!
他兩次拒絕提拔,就做片兒警!
當警察,誰不想轟轟烈烈破個大案子?他拒絕兩次提拔,就做片兒警,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劉安,是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蒲黃榆派出所社區(qū)民警,在社區(qū)里一干就是34年。安子,是大家對劉安的昵稱,這個名字已經(jīng)深深刻進了每個人的記憶里。
“安子不像個警察,那細心勁兒啊,壓根呀就像咱們自家的孩子一樣,對自己的親爹親媽也不過就是如此吧……”蒲黃榆第二社區(qū)建成在1958年,老齡人口占70%以上。照顧好這些老人,便是劉安眼中第一等的大事。送飯拿藥、跑腿辦事不在話下,甚至有的老人“涼”在他的胳膊上……在社區(qū)原黨委書記徐長秀眼里,劉安能“七十二變”:百姓有一百種需求,安子就有一百種角色。
他惦記著的,不止社區(qū)中的老人。劉安還無償資助了18名孤困兒童、10名困難學生。30多年來,累計向轄區(qū)貧困家庭捐資20余萬元,自己卻清貧一如既往。
沒有過高級衣服,沒有過西裝革履的樣子,劉安永遠是一身警服,袖口被磨得脫了線,衣服上濺了油,褲子的邊沿總有零星的牙膏漬......他太急了,收拾自己一向馬虎,只想著風風火火趕去派出所。
劉安不是沒有晉升的機會。31歲那年,上級準備提拔他,“劉警官你不許走!”看著抹眼淚的居委會干部和老居民,劉安的心熱乎乎。在他眼里,這一幕比什么待遇都珍貴。38歲時,所里又準備推薦他,劉安清楚,這也許是他最后的晉升機會了,可他沒有猶豫:“就做片兒警,挺好!”
劉安也有“威武”的英雄夢,那里有槍林彈雨,有火線交鋒,獨獨少了片兒警的家長里短,少了24小時被掰開了、揉碎了滲進千家萬戶柴米油鹽中的溫馨。半輩子干下來,劉安覺得,在那些街坊鄰里的雞毛蒜皮中,他找到了一種被人需要、被人信任、大事小情都能理順的成就感。
“總要有人為這個時代做點什么。”
2021年3月7日一早,剛剛值完夜班的劉安突然在社區(qū)警務工作室暈倒了,突發(fā)心臟疾病的他永遠離開了一生摯愛的工作崗位。劉安離世后大家才發(fā)現(xiàn),他獲得過的獎章,竟然從胸口掛到衣擺都掛不全。
3月9日,劉安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有對爺孫讓人印象深刻。那孩子約莫三四歲,爺爺一邊摩挲著娃娃的手,一邊指著劉安的遺像,一字一頓:“這是你劉安叔叔。”一老一少,就這樣站著靜默許久。大概老人腦海里浮現(xiàn)的,是30多年前,安子第一次到社區(qū)報到時做的自我介紹:
“我叫劉安,平安的安。”
“管得最寬”的片警
每年走的路能繞赤道一圈半
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的牧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無論草原多遼闊,只要你需要幫助,寶音就會來到你身邊。”
寶音德力格爾是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溫都爾鎮(zhèn)派出所教導員,因為負責的轄區(qū)總面積達1672平方公里,他被稱為中國“轄區(qū)面積最大的片警”。
從警24年,他騎壞了8輛摩托車,每年大約有260天時間都在牧區(qū),一年行程超過6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跑了一圈半。“春天一身沙、夏天一身泥、秋天一身蚊、冬天一臉霜”,其實單位多次想給寶音德力格爾配備汽車,但每次都被他拒絕了:“開汽車是舒服,但我轄區(qū)有些路汽車走不了,騎著摩托車才能把每戶牧民家都走到。”
917戶牧民散居在廣袤戈壁上,每戶至少相隔5公里,最遠的牧戶距他所在的派出所有130公里,為了盡快找出一條熟悉轄區(qū)的路子,寶音德力格爾開始繪制轄區(qū)的聯(lián)絡“地圖”。他每到一戶牧民家,就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記下大致方位,以公路為主干繪制兩側(cè)牧民的居住圖,終于用了近10年時間繪成“寶音圖”,如今已錄入巴彥淖爾市警務平臺,成為警務信息和人口管理服務的重要參考。
用寶音德力格爾自己的話說,“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沉淀多少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