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從里到外,不論是金屬部件還是塑料橡膠件,往上追溯,都是大宗商品,這當然是廢話,但摩托車畢竟是上百公斤的東西,而且原產地大部分來自海外,原材料的物理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構成份額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國產摩托車,利潤很薄,材料漲一漲,產品就從“有邊際貢獻”掉到“虧損”里了。
現如今我們進入并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在行業理解“大變局”,就是不能再從簡單的供需方面看未來的產品價格趨勢,現在的經濟現象是和我們的傳統知識有“落差”甚至是反擰的。比如,全球疫情導致需求不足,按說大宗商品價格會往下落,但是地緣政治、極端天氣、甚至一些國家因為疫情、補貼反而造成人工不足……,還有就是“雙碳”的橫空出世,這些因素的疊加最后帶來全球原材料的大幅增長,另外,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美國大量印錢,中國貌似沒有對應來個多少萬億,但是從每天收到若干個向你兜售人民幣(貸款)的電話,你就會知道,現在社會上其實是游資橫流,上沖下竄,尋找有合適回報的地方,房子“只住不炒”了,你說錢會往哪里流?
除了房子和汽車,摩托車是老百姓直接消費的高材耗的大件商品,高材耗,意味著受上游原材料影響的波動非常大,“老百姓直接消費”,意味著你是上游漲價向下傳遞的最后一個環節,最難說服的人群讓你應對,最難啃的骨頭讓你啃,摩托車就象基層干部,權不大事不少,兩頭受氣,壓力山大啊。
那么啷個辦呢?涼拌——“涼水泡茶慢慢出色”的辦法,您把它當成廢話我也沒有意見。
一是呼吁全行業慎重降價。去年Honda Wing與豪爵帶頭相繼“低價優惠”,今年元旦,賽科龍“優惠促銷”,盡管企業降價可能會帶來減少庫存,擴量降本(這個效應越來越弱了)和本企的份額增長的整體效果,但是從行業整體來說,在“大變局”時代,價格戰的正面效應衰減會非常厲害,因為排浪式消費已經不存在了,在既定存量中競爭,要靠技術進步,不能靠價格下滑,也就是要提高“性”,不能單純降低“價”,這樣“性價比”才會在高水平平臺上逐步提高。所以我們呼吁行業領袖級品牌要帶頭慎重降價,爭取不降價,即使有降價的宏觀經濟條件和政策條件,也希望能挺一挺,穩一穩,以提高行業整體的盈利水平。
二要打起精神,警惕黑天鵝和灰犀牛到來。所謂“大變局”,就是各種危機和復雜情況,預計要來的一定要來,沒預計到的也一定會來。全球疫情相對提高了中國的競爭地位,疫情來了,大家不比誰更好,只比誰更慘,相對來說,我們中國是最不慘的(這里只是指經濟領域),有困難但還有增長,世界很多地方是沒有增長的;這樣中美大國競爭就會以更激烈更加速的方式進行,這樣,經濟規律以外的“規律”就會更多地主導世界經濟,而這個“規律”也就是中美斗爭的新格局,目前還沒有樣式,還在推手擠搡中,對美國及西方世界,至少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可以平視但不能忽視和藐視。摩托車行業是傳統行業,歐美日霸權持續時間長,積累厚,突變的可能性,也看不出有什么彎道可以超車,在這樣外部環境非常復雜而行業格局大體穩定的的情況下,中國同業面臨的困難非常多,也非常大,如果進口以及在中國生產的洋品牌摩托車也降價,我們要有口糧熬過去才行。未來二三十年,在雙碳到來之前,是這些洋品牌汽油機存量資源打包拋售的時間窗口,什么事情會發生。
三、期待更多的理性消費者。上面的話一定會激怒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消費者,你讓企業挺住價格(就差沒說出希望漲價了)是怎么個意思?在泰國參觀摩托車店,我發現一個情況:在這些沒有本國民族制造業的國家,買洋品牌摩托車(別的商品大致相同),比在中國買便宜;但是中國消費者買摩托車(進口和本國品牌復合看)比外國便宜,尤其按中低層工薪階層來講,買一輛摩托車所花用費占到年收入的比例差距更大,拿大米換摩托車比拿襯衫換更辛苦。現階段,中國摩托車行業正在轉型升級,幾家領袖級企業都已經快摸到升級的門檻了,客觀上,中國的消費者需要做以下的選擇,要么做國產車的小白鼠,要么繳洋品牌的智商稅——我說的是兩個維度都到最悲摧的狀態。摩托車之所以有話題性,有文化屬性,源自于選擇的多樣性和一定的專業性,專業性也是資深車迷可炫耀的東西。
2022年,摩托車市場也許還會有企業會降價銷售,但是,高材耗的摩托車價格穩定甚至上漲是極有可能是大概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