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十九屆中國摩托車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摩博會)正式在重慶(悅來)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作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摩博會,此次展會參展規模與參展企業紛紛創下新高,超10萬平方米展會規模,超1000家整車及服飾裝備配套品牌于6個展館參展,50余場新車首次發布,哈雷、寶馬、本田、川崎、杜卡迪等也將齊聚展會。
面對國外豪車品牌的圍追堵截,國內市場的競爭加劇,重慶摩企有啥動向?重慶摩托車未來何去何從?記者透過中國摩博會進行探訪。
中國摩托車銷量前5 “重慶造”占了四席
力帆摩托僅僅是重慶摩企的一個縮影。2019年,重慶市季度經濟運行信息中,摩托車產業被首次納入了“重慶市支柱產業”這一名目下,與重慶市的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一起進行了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公布。
數據顯示,在中國摩托車產銷出現下降的同時,“重慶造”摩托車逆勢增長。2020年,中國摩托車銷量前5中,“重慶造”占了四席。另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摩托車出口量累計達到2830萬輛,累計增長23%。前六家中“重慶造”占據四家,包括隆鑫、銀翔、宗申、力帆,出口業績一絕騎塵。
8月30日,隆鑫通用發布2021年半年度報告,憑借“無極”系列大排量摩托車助力,公司摩托車及發動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7.02億元,同比增長53.44%。
重慶,曾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摩托車之都。
1979年,嘉陵廠制造出中國第一輛民用摩托車——CJ50。隨后,宗申、隆鑫、力帆等民營企業拿到“入場券”,大批配套廠紛紛冒出。“重慶造”摩托車一度占據全國產銷量的60%以上。到2011年,重慶摩托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摩托車產量就達到879.59萬輛,占全國產量的32.57%。出口量也創造歷史最高紀錄,達455.4萬輛,占全國出口量的42.38%。
后由于“自己人”無序競爭,“價格戰”越演越烈,加之國內“禁限摩令”的影響,全國摩托車行業迎來拐點,行業整體產銷連續5年下降,此后在2017年有過短暫的小幅回升,但在2018年又再次下降。
重慶摩托車產業也未能幸免。2018年,重慶摩托車產量僅為389萬輛,只有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自2012年開始,重慶市統計局網站逐季度公布本市的經濟數據中,摩托車產業的數據就“長期缺席”。在海外,萬元左右的暢銷車只能賣3000多元,甚至鬧出了“1斤14元”的笑話。
不過,重慶并沒有放棄摩托車產業。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開發摩托車新產品,提升關鍵零部件的配套能力,鞏固提升摩托車產業的集群,作為推動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按規劃,推動摩托車企業有序向電動汽車企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力爭摩托車產量達到400萬輛,到2022年力爭產量達到450萬輛。
永川將在“十四五”期間打造千億級汽車生態城、300億級新能源摩托車產業園。開州裝備制造產業園,也已引進了25個裝備汽摩項目,初步形成了大排量摩托整車、電動摩托整車在內的產業鏈體系,預計未來五年,裝備制造產業可實現產值100億元。
前7月出口239.4萬輛
出口貨值83.33億元
記者從市商務委了解到,2020年,重慶市出口摩托車333.9萬輛,出口貨值110.07億元,出口總額占全國摩托車出口總額(50.2億美元)的三分之一。今年1-7月,重慶市出口摩托車239.4萬輛,出口貨值83.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3%和58.7%。重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摩托車生產和出口地之一。
持續擴容的產業規模,與重慶多項精準措施密不可分。據了解,在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帶動下,重慶以摩托車及零部件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為抓手,在質量提升、品牌培育、市場開拓、金融服務、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九龍坡、巴南兩個摩托車及零部件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完善共性技術研發、檢測、營銷等公共服務體系,引導基地龍頭企業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效益和規模。通過國家重點扶持和集群發展,我市摩托車產業出口集聚發展的優勢不斷體現,聚集了隆鑫、宗申、航天巴山、建設雅馬哈、鑫源等摩托車企業上百家,產業外向度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培育品牌建設提升“重慶造”影響力。支持企業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國際備案、商標境外注冊和國際標準認證,同時鼓勵力帆、隆鑫、宗申等摩托車龍頭企業在東盟、南美等主要出口市場搭建拓展海外倉儲、展示、批發、銷售、接單簽約及售后服務,構建“布局海外、內外聯通”的境外營銷服務體系,加大對自主研發、擁有核心技術的重慶摩托車品牌產品推介力度,提高產品和品牌的知名度,不斷提升“重慶造”產品影響力。
線上線下開拓國際市場。重慶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深化與東盟經貿合作行動計劃,舉辦重慶出口商品東盟展、非洲巡展等系列活動,組織我市摩托車及零部件企業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參展和開展貿易促進與雙向投資。特別是2020年疫情暴發后,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支持企業利用線上展會、電商平臺等方式開展線上推介、在線洽談和線上簽約,增強開拓國際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大背景下,市商務委牽頭建立了外貿外資企業發展協調機制,出臺了穩外貿穩外資12條、穩外貿20條等政策舉措,圍繞有序復工達產、貿易融資、降本增效、國際市場拓展、法律援助、貿易便利化、企業服務等方面精準施策,幫助外貿外資企業全面推進穩定生產經營。重慶系統性穩外貿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境外采購商的認可,加大了對重慶摩托車企業的訂單投放。
培育摩托車競爭新優勢
加強國際市場開拓
市商務委副主任許新成表示,下一步,將實施出口商品品種品質品牌提升行動,支持摩托車等機電產品企業組合應用線上展會、跨境電子商務、抱團“走出去”等手段,在“一帶一路”沿線等境外國家建立海外倉、售后服務網點,完善國際營銷網絡體系,建立重慶優質產品境外公共展示交易平臺,線上線下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重慶造摩托車品牌影響力,助力企業穩定國際市場份額,增強國際競爭新優勢。
完善外貿政策支持體系,加強精準服務。圍繞稅收、金融、通關、物流、用工、市場開拓、新業態發展等儲備一批針對性強的穩外貿新政策,助力摩托車企業破解難題,穩定企業發展信心。
以摩托車及零部件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為抓手,促進品種多元、品質提升、品牌打造。謀劃出臺《加快推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若干措施》,進一步健全基地組織管理,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引導示范基地企業采用國際先進質量標準,拓寬基地企業融資渠道,支持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不斷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加快摩托車產貿融合發展,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更新完善開拓多元化市場工作方案,開展“品牌商品海外行”專項行動,市區聯動策劃舉辦東盟、日韓、南美等重點市場系列“云展覽”,助力企業穩定國際市場份額。
觀察
電動摩托車成下一個風口?
中國電動兩輪車保有量大約有2.5億輛至3億輛,其中存在新國標替換需求的超標車約為1億輛。
盡管電動摩托車基本以內銷為主,少量出口,主要用于出行代步,但其已對中小排量摩托車產生了一定替代的作用,2020年,銷量為229.54萬輛,同比增長20.91%。有機構預測,未來電動摩托車年銷量將達4500萬輛。
與此同時,電動摩托車已經出口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市場份額90%,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出口國。
業內人士認為,高性價比是中國電動摩托車受海外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中國電動車價格僅為海外的三分之一。
巴基斯坦中國摩托車工業理事會(PCMIC)創始人兼主席穆罕默德-尤瑟夫-謝赫表示,電動摩托車產業將為巴基斯坦摩托車行業帶來變革。
他稱,近年來,巴基斯坦摩托車年均產量超過250萬輛。電動摩托車使用成本如燃料費、修理費等相對較低。與其他兩輪車相比,電動摩托車的污染較小,此外,在保險或上牌等方面受限更少,進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今年7月,巴基斯坦本地制造的第一輛電動摩托車在巴伊斯蘭堡公開發布,按其目標,到2030年使電動車占巴基斯坦機動車總量的30%。
相關
力帆時隔7年重回摩博會
本屆中國摩博會上,“國產摩托車大王”力帆的身影顯得格外引人矚目。在“全面進化論”發布會上,力帆摩托進行了KPT400新車全球發布,并進行了智能化電動化戰略分享。這是時隔7年后,力帆再度在摩博會上露面。
首發上市的KPT400搭載力帆自研DRF400雙缸八氣門水冷發動機,動力強勁,配備18.5L大油箱,短途油耗低,長途行無憂,保障續航500公里,加持力帆與博世聯合研發的電噴系統,車身肌肉線條飽滿。
力帆在摩托車領域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92年的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它是眾多摩企中專利數量第一的明星企業。2001年9月,力帆摩托首銷日本,改寫了中日摩托車有來無往的歷史,力帆在海外知名度與本田摩托車旗鼓相當。同年,憑借累計銷售184萬臺發動機、年收入超過38億元的驕人戰績,力帆在摩托車領域做到全球第一。而今重回賽道,著實不易。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波曾表示,目前力帆摩托已經擁有騎士車、踏板車、彎梁車、太子車、越野車、電動車等全系列產品。“我們將按照每年‘8款新車3款發動機’的節奏,陸續推出多款適合市場需求的新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