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摩托車市場在北方位列前五,2017年以來,又有每年15%的增幅,當下中檔、豪華檔位車型銷量增幅更是超過20%。
資深“摩友”、山東迅安摩托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盛其鋒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濟南摩托車市場的優異表現,緣于消費者認知的改善;再加上“摩友”間自發的集會交流,也使得消費層次快速提升。
快速增長
大約在2004年,還在求學的陳默第一次騎上真正意義的摩托車。“那是一輛‘嘉陵70’,是我同學父親的車。試著騎了騎,發現跟我以前騎過的‘木蘭’完全不同。”陳默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同一年,盛其鋒開始組織“摩友”定期在山東省體育中心集結交流。時至今日,省體育中心仍然是濟南“摩友”每晚的去處之一。
很快,陳默就愛上了風馳電掣的感覺,第二年他就買了自己的第一輛摩托車——一輛小“踏板車”,用于通勤。
所謂“踏板車”,指的是車座與車把之間有寬大的腳踏板,騎車時可以把腳舒適地放在上面。據盛其鋒介紹,因為更適合代步,很多消費者購買“踏板車”只為解決出行,“踏板車”也被認為是摩托車的入門車型。
“而在入門車型之外,以售價10萬元為界,摩托車還可以簡單劃分為中檔和豪華兩類。”他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其中,中檔車聚集了眾多國產、合資品牌,也有不少外觀漂亮、性能強悍的單品。”
“濟南市場規模,在北方位列前五。”盛其鋒介紹稱。而在2017年前,包括濟南在內,國內摩托車經銷商勉強收支平衡;但現在濟南已形成了年增幅15%、中檔豪華品類增幅超過20%的快速增長的市場。
此外如開篇所述,濟南對電動自行車管理越來越嚴,不少曾騎電動自行車通勤的市民轉而購買摩托車。實際上,迅安店內的入門級摩托車銷量也在上漲,“所以,我估計這兩年,濟南摩托車市場還會有較大的發展。”盛其鋒表示。
而在全國層面,公安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摩托車新注冊登記203萬輛;產銷也在持續攀升:今年5月份,國內摩托車產銷量為168.93萬輛和167.21萬輛,同比增長12.62%和13.22%。
盛其鋒認為,快遞、外賣等行業的興旺帶動了一部分摩托車消費,但消費中高端摩托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才是國內市場快速崛起的源動力。
認知之變
入手摩托車后,陳默就加入了濟南的幾個“摩友”“圈子”,希望多結識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外出游玩。
有些尷尬的是,一開始,陳默跟很多“摩友”玩不到一起去,“不少人聚在一起,就是騎著‘小踏板’飆車;還有些人裝上炫彩跑馬燈,再加倆‘低音炮’,放著音樂招搖過市。”
前些年,盛其鋒也在咬牙堅持,“一方面出于熱愛,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憧憬,我們幾個核心的‘摩友’總算是將省體育中心的集結交流,作為‘保留節目’堅持了下來。”
也就是在省體育中心集結時,陳默第一次了解到在“小踏板”之外,摩托車還有這么多品類,“我喜歡那種風從臉旁劃過的感覺,我喜歡騎著摩托車,行走在藍天、綠水、青山間。”很快,他就跟“跑山”的圈子打成了一片。
到了2017年前后,盛其鋒終于感到自己沒有白白堅持,“近年來,濟南對摩托車的認知越來越全面。就拿通勤來說,越來越多的市民意識到摩托車是‘買起來貴、用起來省’:電動自行車開3年就得換電瓶,少說也得千把塊;而踏板車開3年,油錢也就500多元。越來越多需要通勤的市民轉而選購摩托車,我們店的銷售也是越來越好。”
與此同時,他還注意到,中檔、豪華品類摩托車的增長高于市場整體增量,“這說明濟南的消費水平已經足夠了。具體到我們店,隆鑫、力帆等國內品牌以及鈴木、川崎等合資、進口車型,價位都在10萬元以下,銷量增長超過20%,高于市場整體增幅。”
個性化需求
“踏板車駕駛靈活,易于攜帶物品,用來通勤最佳;但要想在公路騎出感覺、在賽道飆出速度,或者是享受在大自然中馳騁的狀態,還是需要一輛性能好一些的跨騎式摩托車。”根據親身經歷,陳默如是說。
如上所述,目前中檔、豪華品類摩托車的增量已大于市場整體,而支撐這部分增量的,正是陳默這種“摩友”的個性化需求。
這部分增量甚至引起了進口品牌的關注。“以往,10萬元以下,尤其是3萬-5萬元的價格區間,是不少國產品牌的‘自留地’;現在,很多國外品牌也關注中國市場了,勢必會在這個價格區間,推出一系列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單品。”盛其鋒表示。
陳默則比較認可豪華品牌的一些舉措,“我覺得哈雷對車主的‘后市場’服務就很到位,比方說他們經常組織活動,傳授一些諸如過彎怎么才能半徑小,這樣的技巧。”他說這類小技巧,對他“跑山”的幫助很大。
現在,陳默換了輛寶馬R1200GS。他說,這兩年打算騎著這輛車去趟西藏,繼續體驗“行走在藍天、綠水、青山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