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式離合器(Assist & Slipper clutch),也稱為反向扭矩限制器離合器,簡稱“滑動離合器”。它并非摩托車的必要組件,往往是以選裝件或者是升級件的形式存在,在現代摩托車中的普及率越來越高。通常被認為是高配車型的一個表現。目前,國產中高端摩托車中也不乏標配滑動離合器的型號。
裝配滑動離合器的主要目的是,規避“引擎制動力”帶來的負面影響,消除在緊急制動和降檔的情形下發生的車輪顫動或跳動現象,保持行車穩定性。裝配傳統離合器的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遇突發狀況而采取緊急制動和快速降擋操作時,極易發生后輪
顫動或跳動現象,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后輪鎖死。此問題若發生在入彎前,極有可能發生車輛傾倒事故。
這是因為,急減速和急減擋操作的瞬間,后輪與引擎的轉速比在瞬間發生了改變,引擎內形成了強大的“反向扭矩”,就是俗你的“發動機制動力”,通過鏈條傳導到后輪,導致后輪擺動、顫動或跳動,最終失去牽引力和抓地力。一般來說,排量越大,活塞行程越長的引擎,其引擎制動力會越強。
而滑動離合器的另一個功效是,還能使離合拉桿變得非常輕快,僅需1根手指便可輕松拉捏離合拉桿,并完成換擋操作。
滑動離合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滑動離合器的工作原理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傳統離合器和滑動離合器的內部構成。
1.傳統離合器的構成和工作原理
下圖描述了引擎動力的整個傳輸過程。活塞上下往復運動所產生的動力,通過曲軸轉換為旋轉運動,動力飛輪將動力傳遞到離合器總成,再由離合器總成將動力傳遞到變速箱的輸入軸,經過不同齒輪嚙合(換擋)后傳遞到輸出軸,最后通過輸出軸端的小飛輪經鏈條傳遞給后輪,從而完成整個動力傳遞過程。
在整個動力傳遞過程中,離合器起了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
傳統離合器總成包括外轂(大鼓)、離合器片(鋼片+摩擦片)、內轂(小鼓)、壓板和彈簧等5個部分組成。
外、內轂之間疊置了若干鋼片和摩擦片
內轂的軸線與變速箱的輸入軸對齊,并保持連接和同速旋轉;而外轂則始終與曲軸飛輪嚙合,并保持同轉。
鋼片為主動片,摩擦片為從動片
內、外轂之間疊置了若干離合器片,分別由鋼片和摩擦片組成。鋼片與外轂軸串聯,摩擦片則由內轂軸串聯,鋼片為主動片,摩擦片為從動片。動力未接合前,外、內轂及其附著件互不干擾,以不同的速度各自旋轉。
當拉捏離合器拉桿時,離合彈簧將壓板向外側推動,此時鋼片與摩擦片分離,變速箱與引擎動力分離,可以進行換擋操作;當釋放緩慢釋放離合拉桿時,彈簧回彈力將壓板向內壓緊,不同速旋轉的鋼片和摩擦片慢慢接觸、摩擦,并帶動各自的附著件(與之相連的外、內轂機構(包括外轂齒輪、曲軸飛輪與變速箱輸入軸)的轉速趨于同速旋轉,最終離合器片接合為一,并分別卡入外轂和內轂的卡槽中鎖死,外、內轂總成完成動力接合。
壓板通過螺釘固定在小鼓總成上
以上便是傳統離合器的工作原理。
2.滑動離合器的構成和工作原理
滑動離合器的構成組件與傳統離合器基本一致。但相者之間有個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外、內轂內部構造完全不同。請看下圖,滑動式離合器的外、內轂均采取了“坡道”凸塊設計,相互間既可滑動互鎖,也可滑動脫離。
滑動離合器內部“坡道”設計動力接合與分離的原理與傳統離合器基本相同。它的最關鍵妙處在于,在“引擎制動力”產生作用的
瞬間,內轂總成會借助“坡道”滑離外轂總成,致使變速箱與引擎動力分離,有效消除了后輪顫跳現象。如下圖所示:
外、內轂接合狀態
內轂滑出外轂分離狀態
后輪與引擎的轉速比會在較短時間內回歸正常。當再次打開油門時,內轂總成又借助“坡道”塊輕松滑入外轂“坡道”,隨著轉速加大,滑入的速度越快,外、內轂總成結合越緊密。實際上,“坡道”起到了輔助作用(Assist)。有了“坡道”的輔助,壓板彈簧的壓縮和回彈力可盡可能地設置到很小值。這就是為什么滑動離合器拉桿非常輕快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