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發展的規律變化莫測,承載了無數商界才子夢想重慶摩幫江湖終究是走到了"名利場上風浪起,贏到頭來卻是輸"的地步。隨著嘉陵的沒落,力帆的轉型,其行業的神話也在不斷被打破。這慘敗局面的背后蘊含著很多原因。
一:摩幫江湖的乍現
交通工具的更替烙刻了一個國家的發展,上世紀70、80年代,摩托車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一些富有眼光的商人注意到了交通工具更新換代所蘊含的商機。鄧小平南方談話的順利進行更是激起了人民的創業熱情。
一時間,全國摩托車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生產摩托車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其中,重慶地區聚集了大量的摩托車生產和制造企業。面對一個新事物,最先嘗試的結果有兩個:一個在新事物中得到了無與倫比的成果,另一個是在新事物中得到了不可修復的毀滅。
毋庸置疑的是,最早涉足于摩托車生產的嘉陵集團收獲了第一種結果。自1995年中國嘉陵上市的那一刻起,每個持股者手中的財富都在不斷的飆升著,源源不斷訂單的支持托舉起了嘉陵集團的騰飛。
那時,全國摩托車生產總量為783萬輛。其中,有107.8萬臺產自嘉陵集團。在這巨大數量的支持下,嘉陵集團占據了14.05%的市場份額。
利潤是影響廠商決策的標準,只要是有利可圖,市場上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生產者涌進來,為了瓜分摩托車行業所蘊含的利潤,望江、隆鑫、力帆、銀鋼,建設等等品牌紛紛加入了競爭中。強大的競爭局面在山城重慶開展而來,它們儼然成了重慶的一個標志,很多外行的人戲稱這些集團組成了一個摩幫江湖。
強者的聯合和廝殺,利益的瓜分和權衡。這個看不見的"江湖上"每天都在上演著奇妙的故事。在競爭中進步,在合作中共贏,這幾家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企業聯合推動了中國摩托車產業的發展。
1995年,重慶的摩托車銷量占據了全國市場的60%,隨著這些摩托車在全國各地的運行,重慶摩幫江湖的名號也逐漸遠揚。經過不斷的廝殺,嘉陵集團和力帆集團逐漸在摩幫江湖中占據了首位。這兩個集團的成了業內的領軍者。
二:摩幫神話的破滅
只要生產出來摩托車就能賺錢,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棲身于摩幫江湖中的企業都加大了生產力度,越來越多的工人出現在了生產線上。無休止的生產帶來了產量和利潤的激增,可這種看似受益巨大的生產方式卻隱藏著很大的危機。
傳統的摩托車儼然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在這需求和產出的矛盾之下,生產者就要做出相應的妥協和改進。然而,被利潤沖昏了頭腦的摩托車產業并沒有意識到妥協和改進的必要性,他們還是采用著"粗獷式"的生產。
不順應人民需求的代價是巨大的,1996年,在摩幫江湖中掌握了話語權的嘉陵集團首先受到了市場的懲罰,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嘉陵集團不得不主動把摩托車的價格下調為了原來的90%。看到嘉陵做出的改變后,其他集團也紛紛采取了同樣的措施。
在江湖的神話即將破滅之際,這些企業的領導者如大夢初醒般醒悟了起來,他們選擇放棄了長期追求的利潤。然而,上天似乎并不打算就此結束對這些企業的考驗。
1999年,政府頒布了覆蓋范圍極廣的"禁摩令",全國的大多數城鎮地區都被列到了禁摩的文件名單中,這突如其來的禁令一下子讓砍掉了一大半的摩托車市場。對剛剛完成價格回落的重慶摩托車產業來說,這道禁令無疑是雪上加霜的。
深痛的代價換來了企業的覺醒,失去了城鎮市場后,痛定思痛的重慶摩幫開始著力于開發新的市場,他們對產品的性能進行了改進。在一番努力下,重慶摩幫又以意氣風發的姿態出現在了越南和中國農村的市場上。
這些區域的市場雖給重慶摩幫帶來了一絲生機,可剛剛經歷過生死危機的的摩幫企業都變得自私起來,為了爭取利潤,這些企業進行了激烈的競爭,1999年,一輛新型摩托車的市值約為700美元的摩托車,到2000年底其市值一下子降低到了300美元。巨大的價格落差打破了重慶摩幫的盈利神話。
盡管2000年的摩托車銷量較前幾年有所增長,可其中的利潤卻在持續的減少著,重慶摩幫好似一群饑餓的狼群,他們虎視眈眈的盯著兩只"瘦弱的羊"。而兩只羊正是代表了貧瘠的農村市場和風險巨大的外國市場。
哪怕頭破血流,也要贏得銷量,此時,重慶摩幫江湖硝煙四起,殺聲一片。這種為保全自身而不惜破壞市場規律的行為注定會斷送整個行業的發展。
三:各自悲慘的命運
2002年,嘉陵集團第一次出現了虧損的現象,1.73億元的虧損讓嘉陵集團的發展深受打擊,面對環境的巨變,嘉陵集團一直在尋找新的出路,為了重振品牌的影響力,嘉陵集團拿出了大量的財富才投資廣告宣傳。
據2001年到2003年的財務報表顯示,嘉陵集團的銷售費用達到了5.8億元,這些費用主要被用到了產品的宣傳上,在這巨大宣傳力度的支持下,嘉陵集團的發展又表現出了一絲生機。
2006年,嘉陵集團制造出了國內首款大排量摩托車JH600,這種性能優越的摩托車讓嘉陵集團迎來了短暫的"銷售春天",病樹前頭萬木春,嘉陵集團已然成為了末代的夕陽企業,這短暫的銷售回春終究沒能逆轉嘉陵集團沒落的局面。
在此后的幾年里,嘉陵集團一直處于連續虧損的狀態,盈利是保障企業運行的根本,失去了利潤支持的嘉陵集團不得不選擇變賣資產,自8年前,嘉陵集團就開始陸陸續續轉買其手中的資產,最終,這個摩托車帝國終究是走到了被收購和合并的狀態。
曾經和嘉陵集團一起"笑傲江湖"的力帆集團也在這場環境的變化中受到了損失,在禁摩令持續作用的情況下,國內 摩托車產業始終表現出一蹶不振的發展狀態,與此同時,國外的摩托車市場又受到了汽車市場的流行的巨大沖擊。
為了避免企業走向沒落,力帆集團早早的就對企業進行了轉型,自10年前,力帆集團便開始把發展的重點放在汽車制造領域,其一直在尋找逆風啟航的機會。
力帆集團在汽車領域上投資了大量的資本,可由于起步較晚,核心技術掌握的較少,力帆集團所生產的汽車一直沒能被大眾廣泛的接受,盡管在沒有在汽車行業里風生水起,可力帆集團仍在轉型中收獲了巨大的利潤。
轉型完成的第一年,力帆集團就實現了47.36億元的銷售額,這并不理想的銷售額卻已經遠遠的超過了此前幾年的銷售額。這差異巨大的數字對比也從側面反映了摩托車產業已然成為了夕陽產業,新型的汽車正在一步一步的取代摩托車的地位。
看著行業領軍者的沒落和轉型,活躍在摩幫江湖的其他成員也紛紛走向了轉型之路,望江把發展的重心放在了汽車車架,石油機械,大型工具的框架制造上,隆鑫集團則把發展的重心放在了房地產開發和金融投資上,其他企業要么在發展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方向,要么就被淹沒于時代的浪潮中。
曾享譽全國的重慶摩幫江湖如今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嘉陵集團的沒落和力帆的轉型代表了江湖中大多數企業的命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曾經的重慶摩幫江湖終究沉沒于在了歷史的洪流中,了解過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從過往的經驗中找到得到新的體悟。
從嘉陵的沒落和力帆的被迫轉型中我們可以發現:創新和技術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只有掌握核心的技術和先進的手段,企業才能在風云變化的環境中站穩腳跟。
除此之外,企業的戰略目標也應該和時代的方向緊緊聯系在一起,牢牢把握住群眾的需求變化,在創新中穩步前進,在競爭中不斷提升,不固步自封,不停滯不前。時刻牢記"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任何方面的懈怠和松弛都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風險。
特別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更應該完善各個環節的規章制度,學會居安思危,學會未雨綢繆,用科學,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生產手段成就一番豐功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