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行業,曾是重慶制造業引以為傲的重要板塊。
自上個世紀80年代重慶嘉陵、建設引進日本技術品牌以來,重慶摩托車行業走過了30多年歷程,形成了整車、關鍵零部件配套的研發、生產、國內外貿易等完整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重慶造”摩托車也一度占據全國產銷量的60%以上,成為中國摩托車制造的領頭羊。
但近年來,受市場及其它因素影響,重慶摩托車行業的生產和銷售不斷下滑。全市摩托車產量自2008年的最高產量1100萬輛下降至2018年的389萬輛。
在大力推進新興產業的今天,作為傳統產業的摩托車行業,因此也被許多人定位為“夕陽產業”。
那么,為何旨在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開州,卻盯上了摩托車這一“夕陽產業”呢?
“摩托車產業絕不是‘夕陽產業’。”開州區經信委副主任徐亮表示,從銷量來看,2019年1月至11月,全行業累計產銷1570.72萬輛和1552.29萬輛,同比增長10.46%和9.09%。其中,二輪摩托車產銷1392.24萬輛和1373.56萬輛,同比增長9.13% 和7.61%。“從市場趨勢來看,產品年輕化與高端化的趨勢并行,大排量、休閑已成為市場高速增長的引擎;差異化、個性化消費需求逐漸擴大。這些趨勢的出現,既反映出當下中國年輕一代消費需求的變化,更印證出中國摩托車行業發展蘊藏的巨大潛力。”
徐亮介紹,2019年5月,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重慶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支持本地摩托車企業承接國際知名摩托車企業產品生產,深化與本地汽車企業在節能減排、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技術和供應鏈合作共享,加快開發投放250cc排量及以上巡航車、賽車及越野車等中高檔摩托車產品,積極開展新能源摩托車標準研制和產品研發,逐步提升輔助駕駛系統裝車比例。鼓勵企業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加快開發質量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低速電動車型,推動摩托車企業有序向電動汽車企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力爭摩托車產量達到400萬輛,到2022年力爭產量達到450萬輛。
正是基于這些因素,開州區提出:突破發展裝備制造業,加速推進汽車零部件、大排量摩托車、智能設備等產業向園區集聚。
“我們選擇開州,除了開州良好的營商環境外,更看重開州特殊的區位優勢。”重慶摩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中杰介紹,開州地處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中心區域,也是川渝陜鄂的結合部,輻射周邊4000多萬人口,同時區域內尚未布局大排量摩托和電動摩托生產企業,開州規劃建設得5平方公里的裝備制造產業園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摩托車的產銷量可能會下滑,但是摩托車絕不是夕陽產業,通過技術提升以及行業整合,調整產品策略,往高附加值、高端化發發展,摩托車產業依然可以做大做強。”徐亮介紹,目前在很多發達國家,摩托車依舊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有些摩托車的售價甚至高達幾十萬元,隨著國內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國內摩托車消費市場還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