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古運河洛陽到鄭州這一段是利用部分洛河和黃河河道進行運輸。運河進入鄭州段境內在黃河南岸,引黃河水南下,流經惠濟橋村、堤灣村,進入索須河,向東南走向淮河。后來因數黃河大水,把這段運河都已埋入地下,包括運河上面的橋梁。
位于鄭州市惠濟區(qū)惠濟橋村中的惠濟橋,可能世界上唯一一座出土文物橋,是橫跨在隋唐大運河上的一座具有千年歷史、造型設計優(yōu)美、結構合理,且具有相當歷史價值的三孔石橋,是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重要的歷史見證。
我們現在見到的惠濟橋,欄桿顯然是后來當代補上去的,橋身以下應該是用出土的時的石料進行了修補。為了不讓這座突兀地出現在沒有水地方,人們在橋兩邊挖了一個池塘,終于讓這座石橋跨在了水面上。
很多古文人墨客在惠濟橋留下的詩句,記載了運河橋邊的繁華。
在工業(yè)革命前的歷史長河中,水運是效率最高的。惠濟有施恩于民,普渡眾生的意思。
這座古橋上第一次有摩托車經過,穿越惠濟橋蒼老的身軀,站在橋頭垂柳下,凝視歷史留下的痕跡。
青石鋪成的橋面上,如今還留下兩道深深的車輪碾過的痕跡。從秦始皇下令開始車同軌書同文,全國的車軌都統一,就意味著全國的車壓出來的車轍都是一樣的寬。這也就意味著全國的車馬與資源可以隨意調動,這就相當于最早的鐵路鐵軌一樣。
從惠濟橋想到摩托車的經濟油耗。大陽V銳150T的油箱是9.2升的油箱。這比同級別一般的踏板車多兩升多。第一箱油跑了271公里,油表底部紅色開始閃爍,打開油箱蓋搖晃車身,還能聽到聲音。可以判斷出一箱油用經濟車速跑,可以到達三百公里沒有問題。大陽V銳150T的平均百公里油耗,等我們再跑幾天,把兩輛車的高速,低速,和城市騎行綜合在一起,兩車再取一個平均值,最后公布的百公里油耗是相當準確的。請持續(xù)關注我們后續(xù)的長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