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大排車的是越來越多,相應的大貿車的銷量也是逐年增長,今年來,本田、印第安、鈴木、KTM開始在國內嶄露頭角,再加上已經根深蒂固的哈雷、川崎等品牌,國內的大貿車越來越多,銷量也越來越高。
我為什么說中國錯過了摩托車發展的最佳時機呢。
一、政策:國家在20年前就知道放這些大排車進國內意味著什么,所以以提高關稅、合資生產等方式限制國外品牌的大批流入,并且外方控股不能超過百分之50,以保證國內企業的主動權,這種用心良苦卻沒有得到國內品牌們的重視。
二、思想:國內一眾廠家做不到居安思危,上世紀末,國內摩托車已經做到千萬輛級別,老企業嘉陵、建設、輕騎等陷入了賺錢的喜樂中無法自拔,仗著自己學了些本田、雅馬哈、鈴木的技術開始在國內橫行,絲毫不考慮核心技術的研發,導致嘉陵建設紛紛死亡,僅剩輕騎系死而不僵,茍延殘喘的活到現在,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個仿鈴木的發動機,已失去了市場競爭力。你問發動機技術,對不起沒有。
三、資金:在摩托車年產銷幾千萬時,各廠家只顧賺錢,大量資金裝入管理者的口袋,并沒有多少資金流入研發,導致了國內發動機研發的滯后,一百年前,哈雷就造出來V缸,現在國內能做V缸的企業寥寥無幾,本田的四缸技術被奉為神一樣的存在,國內錢江收購的貝納利600四缸在國內馳騁近十年,直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國內廠商可以制造并列四缸。這都是差距,現在的國產廠家意識到研發的重要性了,可國內摩托市場早已度過那個瘋狂的年代,2000年以后各地紛紛禁摩,08年以后摩托車產銷量驟減,嘉陵、建設等走向絕路,摩托車市場趨于暗淡,輝煌不再。
最近幾年,國內經濟向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念摩托車,想選擇一個品牌的時候,發現曾經叱咤風云的品牌死的死,僵的僵,技術老舊、做工粗糙,而當今時代對于產品的要求早已更迭,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對于國外車企的限制也得到改善,大貿車環境一下得到改善,哈雷和川崎等品牌在國內銷量猛增,他們拿著自己八十年代的技術進入國內,國內車企瞬間被秒成了渣,突然意識到差距的車企又開始瘋狂合資、收購,擔心自己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錢江收購貝納利、合資哈雷;隆鑫與寶馬合作;宗申和比亞喬合資;輕騎和標致合資;還是80年代的老套路,共享人家的技術,為什么,因為你沒有技術,你有的只是學來的125,150的單缸技術,在國外早已淘汰。不知道年紀大一些的朋友有沒有印象,2000年前后的國內車企,車輛外形、動力基本一致,CG125賣得好,所有車企都開始模仿,鈴木王賣得好,又是一波模仿。根本沒有創新,沒有研發,只顧著賣車賺錢。
V缸發動機
在這一點上國內做得最好的是華為,大家有目共睹,最近幾年華為被針對,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華為發展了,他們的研發威脅到了美國,華為真的是眼光長遠的企業,從成立就一直將研發作為重點對待,每年拿出那么多的研發經費,國內的摩托車企業當年能拿出百分之一的收入來做研發,現在的局面也不會是這個狀態。
誠然,最近幾年,春風,力帆、隆鑫等企業發展的還算不錯,可中國的摩托車雖然起步較晚,但絕不應該是目前的成就,V缸、四缸依然落后,就連雙缸也不夠穩定,中國的摩托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卻真實的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期。
最后祝國內摩托車發展越來越好,雖然速度慢,至少擺正心態;希望國內騎行環境越來越好,騎士得到應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