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摩托車行業面臨著政策(限摩)和市場調整的雙重壓力,但不可否認,摩托相比其他交通方式,有著更優秀的便利性,車身小巧,能有效的緩解城市交通擁堵,而且使用使用成本低。既然如此,那是什么使得摩托車無法在國內城市通勤上扮演主角?國內的摩托車發展與國外的摩托車發展又存在怎樣的差異?
日漸擁堵的城市路況
● 政策方面
◆ 國內:以限制摩托車為主、限摩城市超過190個
摩托車的優勢如此的明顯,為何其始終不能在城市交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國各地對摩托車不同程度上的限制。目前中央政府和各部委并未制定統一規定來限制摩托車,真正限摩的是各地方政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限摩的城市超過190個。
北京摩托車實行依據號牌的限行管理,京A牌照屬于總量控制號牌已經于幾年前停止發放。目前北京摩托車上牌以辦理京B牌照為主,但是對其嚴格的道路行駛限制使得很多人依然無法使用摩托車作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 國外:鼓勵消費者購買摩托車
反觀歐洲和北美地區多個國家政府都采取大量的相應措施鼓勵居民使用摩托車來代替造成嚴重交通和污染問題的汽車。以意大利為例,2009年2月,意大利政府出臺了總額20億歐元的措施,其中包括對消費者購買符合環保標準的摩托車,給予一次性補助和相應的信貸支持,截至2010年意大利新車注冊量約40萬輛。而作為大力發展摩托車的回報,意大利全國主要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中外對摩托車的不同態度不僅僅體現在交通狀況的優化以及環境的改善,還體現在整個摩托車企業的發展、摩托車賽事文化以及相關經濟推動作用上。
那么為什么國內會有如此多的城市限摩呢,唯一的原因在于各地政府認為摩托車的安全性太低,是出于保護行人和汽車人安全的目的而禁止摩托車。但是無論是禁是限都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政府應該出臺更加全面的法規來規范行人、機動車駕駛者和騎車人的行為。而對于我們這些道路交通參與者來說應該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只有這樣,才能營造更加安全的道路環境,讓我們的政府在制定相關法規時可以放開對摩托車的限制,不再談摩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