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發展到今天,從外貌簡陋到精致美觀、動力和安全性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世紀30年代之后,隨著科學的發展,摩托車又增加了后懸掛減震系統,機械式點火系統,鼓式機械制動裝置等等。
早在上個世紀初(1900年),汽車上就已經配置了照明系統,以及自由引擎離合器(無需停止發動機就能停止車輛),多速變速箱,以及將爬坡和高速行駛結合起來,并提供了雨雪等多種天氣的動力模式,當然,這主要是因為早期汽車的消費群體普遍為富豪。
摩托車不能像汽車一樣普及,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摩托車初期的用戶定位決定了初期技術發展過于緩慢。上個世紀初時,汽車消費者普遍都是富豪,而摩托車針對的主要是中產階級,這個級別的群體要比富豪們多出很多。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激發了摩托車在1914年之前迅猛的銷量增長,只是當時摩托車技術發展過于緩慢,普遍都是單缸,并使用皮帶傳動。
第二點:摩托車的大發展時期遇到了福特在汽車領域推進的量產風暴,廉價汽車的投放直接壓縮了摩托車的市場。
福特在1913年的美國開始推出量產車,結束了摩托車銷量迅猛增長的現狀。當然,這僅僅是美國,在當時的英國,摩托車發展依舊迅猛。
有些人覺得,摩托車要是有著跟汽車相同的性能,那么也一定會大賣的,甚至比汽車賣的還要好,不過影響摩托車技術的因素有很多,為了能夠達到汽車一樣的行駛平穩,摩托車需要更多的氣缸,為了能夠防風雨,也需要更多的結構和重量。而為了獲得更高的動能傳動,它需要獲得足夠高的加工精度,而這在當時的水平還是比較困難的,主要是因為一旦摩托車造價昂貴,就會缺少足夠的用戶買單。
第三點:汽車壓縮了出行市場,留個摩托車的是一個玩樂群體。
1960年的時候,雖然歐美的摩托車發展低迷,但日系的本田、雅馬哈等帶來的小排量彎梁摩托,還是快速的拉升了銷量。在這之后,摩托車迎來過一段黃金時間,奈何汽車工業發展太快,摩托車更多的在一些國家扮演了過渡產品的角色。
第四點:政策上的原因,制約了我國摩托車發展
在國外摩托車市場的發展更加規范,消費者購買摩托車更加自由。國外的摩托車廠商提高了技術研發的投入,以滿足消費者對于性能和耐用性的要求。
但在我國隨著幾個一線大城市,前后開始了禁摩,各個省份和地區也陸續開始了禁摩。截至目前,總計超過190多個城市禁摩。當然,禁摩的情況也不一樣,有的城市限制主要街道禁摩,還有的城市限制外地摩托車進入。有的城市分時間禁摩,還有一些城市則是全面禁摩。
隨著汽車消費的平常化,以及交通壓力的加劇,便捷型交通工具更加符合社會需求,希望摩托車可以解禁,通過加強管理,讓其成為城市熱門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