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今年4月發布“2018中國摩托白皮書”,是一件以往我們不曾想象與嘗試的事情,但從時間維度上看,延長幾個月能夠讓我們以更加鮮明的態度與針對性的眼光去把握中國摩托車行業的真實現狀,認清中國摩托車行業全面進入“下半場”的客觀事實。
中國摩托車行業近幾年來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量企業不斷推陳出新,意圖通過變革創新去爭奪日漸萎縮的市場蛋糕,最終生存下去。與以往走過場、喊口號,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同的是,企業現在不得不真金白銀的大量投入,或許收效不大,但絕不敢停下腳步。為什么?因為一步慢,步步慢,一旦無法跟上市場發展趨勢,無法匹配消費需求,淘汰也就是遲早的事情。
隨著新增人口紅利的結束,基于市場需求的增長放緩,中國摩托車行業已經進入“下半場”發展階段,從粗放式的大水漫灌到針對性的精耕細作,從產業多元化覆蓋的廣度到產品專精專一的深度,從追求規模擴充到抓住執行效率。在當下的發展階段,摩托車行業正面臨著洗牌與重組,原本大量依靠用戶紅利、收割流量盈利的傳統企業如若不能在轉型和重組中完成提升,就只能就此作別,黯然退場。未來只有那些模糊行業界限、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才能夠存活并發展。“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誰在裸泳。”在行業的下半場,摩托車企業想要逆勢而上,必須要有足夠的魄力。
首先,必須要借助移動互聯網,提高企業運轉效率,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在當下這個時代,摩托車行業需盡可能地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縮短自身與用戶間的距離,減少不必要的信息傳遞損耗,從而更好地抓住最核心的受眾群體,針對性的采取戰略布局。
其次,不斷挖掘具有共同屬性消費者的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在國內摩托車市場轉為存量競爭的狀態下,共同屬性的用戶自然就是企業的目標客戶群體。競爭越來越激烈,強調用戶體驗成為必然。每一款車型都有著自己的特定受眾,了解他們的需求,并且設計制造出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這才是企業需要完成的核心使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業務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而企業不得不反復挖掘既有用戶的價值,順應著他們的需求遷移、跨越各個產業。其背后的技術前提是,用戶、數據甚至支付的統一。而這也驅使著企業從一個領域進入另一個陌生領域,逐步打造自身的產業閉環,為消費者提供更為豐富完善的場景體驗。
摩托車行業的“下半場”,是機遇與風險并存的時期,是無奈淘汰還是順勢崛起,取決于企業如何解讀局勢變幻,不過有一點肯定的是,留給摩托車企業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