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行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摩托車行業也不例外。最近幾年,全球摩托車市場,除了個別幾個國家外,都出現了銷量的下滑。
像杜卡迪這樣的品牌,為了開拓市場,也不得不提供更小排量、更具價格競爭力的摩托車,以獲得更好的銷量。
然而不幸的是,影響摩托車銷量的,并不單只是摩托車價格,配置,甚至還有政策與消費觀念的變遷。
近日,美國和歐洲定量分析公司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調查顯示,現在年輕一代對摩托車的興趣要比上一代降低了30%到40%。這是一個相當夸張的數字。當一個行業沒有了年輕人的參與,衰退將成為必然。
本篇推文,小編無意討論,這家公司數據的真實性,而是更愿意和大伙聊聊,如今年輕人就真的開始遠離摩托車了嗎?
在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報告中,隨著55歲以上老人的退休,現在的年輕人并沒有在摩托車行業投入過多的精力。
值得注意的是,伯恩斯坦把1990年至2000年出生的成年人(以歐洲、北美地區為主)稱為年輕的千禧一代;另外一代則是指35到54歲的中年人(X一代),目前,他們仍然是摩托車消費的主力軍。
伯恩斯坦稱,限制千禧一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學費債務。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接觸教育的機會比以往一代要容易的多,其中部份人也背負了更多的學費債務。在1990年,只有50%的大學生向銀行借入了資金,平均借款總額達15000美元。
但到了2012年,70%的大學生都申請了貸款,平均超過25000美元。與X一代的人相比,年輕一代的學生債務幾乎翻了一番。而X一代每人約有2萬美元,但年輕一代有超過3.5萬美元。
伯恩斯坦的團隊還提出了另一個有趣的說法,他們不認為年輕一代會和前輩一樣有反叛的需要。年輕一代正在結婚,買房子,不會跟他們的父母一樣買輛休旅車到處旅行。
伯恩斯坦也提到,要通過不依賴貸款來購買摩托車的新商業模式來銷售摩托車,年輕一代的債務壓力本來就不小。
可以嘗試租賃,或者試驗共享經濟所體現的一些概念,伯恩斯坦指的是Twisted Road和RidersShare等摩托車共享服務。
基于以上的觀點和統計,伯恩斯坦認為歐美年輕一代對摩托車不太感興趣。
其實,國外年輕消費者的想法,與我們關系并不大。小編更加關心,我們國內的年輕消費者,如今對摩托車是什么樣的想法?
借著這樣的話題,小編隨機采訪了身邊幾位意見都有一定代表的小伙伴。
陳(19歲):摩托車就是個代步工具
小陳家里有一臺摩托車,但他并不覺得摩托車能夠帶來特別不一樣的感受。它就是一個普通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解決市區代步。
他們家有汽車,也并不是買不起好的摩托車,但大家都覺得沒必要。真要顯擺的,不如花錢買個大奔。
黃(21歲):摩托車并不炫
小黃在廣州讀大學,他個人比較喜歡高科技的玩意。他參加了學校的機器人比賽,并獲得了不錯的名次。
在廣州,路上能見到的摩托車,大多數都是破破爛爛,一點科技感都沒,買它還不如買個小米的平衡車。小黃在路上也見過一些高級的摩托車,但那些摩托車一般聲音都很大,感覺很擾民,車主裝叉成分比較高。
林(24歲):玩摩托車算是另類
小林算是一個年輕的摩托車愛好者了,他家里有幾臺大排量摩托車,有國產的,也有水車。周末和他一樣玩摩托車的年輕人并不算少,但也絕對不多。有時候一個城市的組一個,晚上出車喊一聲,基本都能出來十幾個人。
不過,對于他們這樣的行為,周圍人能理解的就并不多,包括女朋友,也并不支持。畢竟大家都覺得騎摩托車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麥(27歲):現實困擾,理想排最后
麥先生對高檔進口摩托車還是挺有興趣的,但也僅限于“興趣和理想”。
目前困擾他的,是結婚,買樓這些現實的問題。最近幾年國內的房價升得很快,工資漲幅卻沒跟上。花十幾萬買個豪華摩托車,想想就好了。
即便是有錢買車了,大城市都不給騎,得去哪里玩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