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也對實體經濟帶來了轉型機遇。實體經濟如何融入這一輪的“智能化大潮”?昨日,在全國兩會的委員駐地,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工商聯主席、隆鑫控股董事局主席涂建華接受了重慶晨報記者采訪。
在當選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之前,涂建華曾是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他看來,無論身份如何變化,責任都是不變的,堅持為實體經濟代言,為民營經濟發聲。
大會期間,涂建華提交了《扶持民營制造業以智能化為中心轉型升級的建議》。他說:“要以智能化為中心,實現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并建議扶持有條件的民企進行‘數字化工廠’建設。”
實體經濟該往何處?
建議利用中歐班列 打造渝德制造業集聚區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首次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涂建華提交了7個提案,有4個和實體經濟發展有關,包括民企人才戰略、制造業智能化、制造業技術創新、無人機和再生資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涂建華說,“制造業,尤其是民營制造業,創新欲望都很強烈。”
我國早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但是“智能制造”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如何讓步子邁得更開?那就要以智能化為中心,實現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對此,涂建華給出了5條具體路徑。
一是利用中歐班列(重慶),推動重慶和德國制造業的融合,打造渝德制造業集聚區,并與歐洲其他國家制造業尋求合作。
二是希望國家設立專項基金扶持有條件的民企進行“數字化工廠”建設。
三是著力實施對民營制造業企業扶優、扶強戰略。
四是著力營造智能化在民營制造業快速普及的金融環境。
五是發揮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在民營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引導作用,有效撬動民間資本投資以智能化為中心的制造業,為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集聚注入活力。
智能化方面有哪些融合?
“重慶智造”寶馬摩托車 小到螺栓的扭力可追溯
涂建華說,“將智能化融入到制造業,我們一直在努力。”
早在10多年前,隆鑫通用就與德國寶馬公司實現戰略合作。2015年,隆鑫通用與寶馬合作的大排量踏板摩托車整車項目啟動,雙方合作從單一的發動機總成升級到摩托車整車。
隆鑫寶馬項目,是全新開發的、滿足歐Ⅳ標準的大排量踏板摩托車,主要用于城市休閑代步。
為了這個項目,隆鑫投資建起了一個“智能化工廠”,加入了很多智能化、可視化的設備。“智能化工廠”推進的速度很快,于2015年投資建設,2016年建成,2017年就開始生產發動機。
去年11月,隆鑫通用生產的寶馬大排量踏板摩托車,在意大利米蘭國際摩托車博覽會上正式對外發布。
涂建華透露,預計在今年上半年,這款“智能制造”的寶馬摩托車整車就可實現量產。
有哪些過程實現了智能化?涂建華介紹,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實現了機器人加工與制造,更加精密、質量更好。
一些關鍵參數實現了智能化的追溯,比如,每一輛市場上銷售的寶馬大排量踏板摩托車,小到螺栓的扭力都能查到,讓質量得到更好的控制,并且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里,可以進行質量跟蹤。
通過“智能化工廠”里的可視化設備,可以嚴把“質量關”,通過一些數據和參數,不合格的零部件現場就能辨別。
“利用大數據和智能化,圍繞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檢測、物流管控主線,打造支持高端摩托車從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計劃、制造執行、過程物料管控、過程質量管控、過程數據采集實時反饋的高效創新模式工廠。”
如何利用大數據?
“無人機+農業信息化” 讓現代農業精準植保
去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七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來自14個國家超300家參展商匯聚。隆鑫通用旗下的珠海隆華直升機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產品亮相,包括植保無人機、警用無人機。
其中,植保無人機就實現了與“大數據”深度融合,這是隆鑫尋找的又一轉型升級突破口。
早在2015年,隆鑫通用就投資北京興農豐華,布局“無人機+農業信息化、微型電動車、智能電源”三大戰略新興業務。去年,植保無人機實現量產,并且打造了農業大數據系統,實現農業植保信息化的應用。
與“大數據”深度融合的農業植保,有什么獨特之處?
涂建華介紹,比如,可記錄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病蟲害分布和危害情況,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制定精準的植保方案后,利用植保無人機來執行任務。同時,還可通過監測土壤、氣候、病蟲害變化,作科學的預案。
涂建華說,由于這種植保無人機載藥量大、續航時間長,適用于北方的“大田”,主要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地,針對水稻、土豆、棉花等多種作物進行農業植保。
未來,還會針對西南地區開發中小載藥量的植保無人機,并適應山地丘陵地帶的農業植保,以應用于重慶等地。
轉型找死,不轉型等死?
提升實體經濟內生動力 要做好“四實”
“制造業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我們賴以發展的優勢,來自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這兩方面的優勢正在消失。另一方面,多年來制造業粗放式的擴張方式,造成產品‘低價格,無創新’,同質化嚴重,產能嚴重過剩。因此,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涂建華調研發現,目前,很多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確面臨具體難題:中國制造智能化與國際化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中國制造業只占據了產業鏈的低端;中國制造業品牌影響力還不夠;轉型升級面臨選擇難題;人才缺乏。
尤其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到底是“先轉型再升級”,還是“先升級再轉型”?一個普遍的現象是,企業做大了,“船大不好調頭”;不少中小型企業則存在“轉型找死,不轉型等死”的困惑,從而導致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不夠。
如何提升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在涂建華看來,關鍵還是在“實”,包括要具有實誠的企業家精神、以苦為樂的實干勁頭、實在的創新能力和要生產出具有實效的銷售產品。
“大數據、智能化,是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但‘工匠精神’不能丟,還要進一步深化。唯有實誠、實干、實在、實效,做好了這‘四實’,中國實體經濟就具有了強勁的內生動力。”涂建華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