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煞車究竟該不該使用、何時使用、怎麼使用?一直都是困擾許多騎士的一道謎題。從剛開始騎車到現在,你可能聽到過某些車友的說法、各本雜志不同的論述、網路上各大大不同的見解,又究竟該參考、追隨哪一種呢。
先來談談筆者所聽過關于后煞車使用的說法:
1. 高中時代接觸到第一臺車,老板在交車時曾說到:這臺煞車很強啊,前面有兩片碟盤,你煞車時用后煞即可,要是我來騎的話就只用檔煞了,騎到汽車站從來不亮煞車燈的。
2. 在大學接觸網路,看到另一種說法:減速時,先按后煞再按前煞,并說目的是要等重心轉移到前輪。
3. 后來看到一些在談安全駕駛的文件,所提到的是前煞/后煞比例7:3,以上說法三。
4. 另外還曾經聽到有重車車友的切身經驗談:千萬不要用后煞啊,好危險的,踩下去馬上鎖死的…,以上說法四。
相信以上的四種說法,你一定聽過其中的幾種。而不論哪一種說法,都是希望騎士可以在不鎖死任何一個輪胎的情況下,將車輛順利、安穩地減速(至停止)。
或者說,所有的說法都是希望在不超出輪胎抓地力的范圍內,將車輛減速,因為一旦開始鎖死輪胎,車輛就會開始偏擺、失去平衡,必須透過放松煞車來找回原本的穩定性。
從所有摩托車的煞車設計來看,均為前大、后小,表示前輪是主要的減速來源。原因在于當減速時,原本被后輪所承擔的車重會逐漸移到前輪,甚至最后完全轉移到前輪,也就是后輪浮舉的現象。因此前煞車被設計地讓前輪承受較大的減速力道,而后煞車基本上是輔助的角色。
劇烈減速時,后輪會浮起
表示完全由前煞車來作動,前輪來負擔減速
后煞容易鎖死的原因
-
如同上面所敘述,煞車時,后輪所負擔的重量會越來越往前移,因此后輪胎能承受的煞車力道也會越來越少,很容易超過極限而鎖死。
-
后煞車由腳來控制,一般騎士在緊急時容易施加過大的力量,造成后輪鎖死。
-
一般車輛的后煞車疏于保養,碟盤及煞車片的狀況造成后煞車容易在某幾個點鎖死。
-
對于踏板摩托車所常見的鼓煞,由于反應力道為非線性,也容易因操作而鎖死。
何時必須使用后煞車?
-
載人時。由于搭載乘客時,整體車輛的重心往后移動許多,可能會造成煞車時,無法將所有重量負荷轉移至前輪。此時必須操作后煞車,才能達到均勻分擔、最大減速的目的。
-
當前輪抓地力不足時。若前輪抓地力較差,煞車時一樣也無法承受整臺車的重量,因此必須配合使用后煞車,才能達大最大減速的目的。
載人時,乘客的重量幾乎都壓在后輪,因此后輪必須負擔減速力
有了以上的概念,相信大家已經對前煞、后煞的相對角色有個初步的認知,下一次,再來針對前面所提出的四種說法,逐一來討論背后的真相!
談到后煞車,教官馬上問大家:「你們使用后煞車嗎?」「如果不需要用到,那么對于成本斤斤計較的車廠難道不會想要拿掉嗎?」從這樣去思考,后煞車的確是有必須要存在的道理,也許是出于安全考量,也許可以幫助騎士駕馭車輛,但不論如何,我們必須認定后煞車存在及被使用的必要性。接下來所剩的問題便是:何時該用后煞車來幫助騎乘?以及該怎麼操作后煞車?
何時該用后煞車來幫助騎乘?
根據筆者觀察,日本教官在操作連續繞錐時,靠近角錐時煞車燈都會亮起。推測教官在使用后煞車持續降低速度,讓回轉半徑更小,另一部分則是靠著后煞車拖著的力量,維持車輛行駛的安定感。再者,當開始補油門加速時,帶著后煞也可以讓突然輸出的動力降低,以免造成后輪突然打滑。
在討論時,教官談到關于直線底的減速動作:當進入煞車點開始減速時,基本上是以前煞車為主去做減速,而當前煞車逐漸被放開,而要開始傾倒入彎時,則是開始帶著后煞車,幫助車輛傾倒入彎中。這樣的想法就與上面是一樣的,當是希望后煞車能幫助車輛入彎,維持一種安定感。
該怎麼操作后煞車?
很多人被教導不去使用后煞車在于后煞車很容易鎖死,但教官直接了當地告訴我們,這是騎士操作上的問題,不論是車手或是道路騎士都要訓練自己的操作,找出該如何施加適當力量的方式。否則以道路行駛來說,萬一前煞車失靈,必須靠后煞車來進行減速,那么從未使用過后煞車的騎士的下場不難想像。
那該怎麼找到適當的施力呢?這是筆者自身的小秘訣:想像踩煞車桿的右腳是一個重物,穩定地壓在煞車桿上提供重力,而非是以腳去「踩」去施力。在一些小彎中,嘗試利用后煞車來輔助過彎,在這之中也試著去感覺究竟多「重」仍不致于破壞輪胎的抓地。熟悉之后,便可以適當的力量來操作后煞車。
后煞車的操作還必須靠各位騎士去體會,累積操作的經驗,在此只能提供一個思考方向及要領上的提示,希望大家騎車平安,技術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