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春風動力發布公告稱,浙江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風”),擬與奧地利摩托車制造商KTM AG(以下簡稱“KTM”),共同出資設立春風凱特摩機車有限公司。
首先,目前春風在國內的總裝與相關配件生產能力,能否全面滿足KTM大排量車型的生產要求,這是一個問號。不過,關注春風動力的小伙伴或許會注意到,在春風動力此前上市的招股書中,計劃募集的5.98億元資金,擬用于高端運動裝備智能制造優化提升項目、研發中心建設、營銷管理系統項目以及補充營運資金。高端運動裝備智能制造優化提升項目占了大頭,擬投資金額為3.5億元。
有人預測,寶馬、杜卡迪等KTM的競爭品牌,2017年在國內的進口車數量約為5000輛。
(合資公司名為春風凱特摩機車,但為閱讀習慣,以下簡稱“春風KTM”)
新公司擬定注冊資本為105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8157萬元),其中春風出資535.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159萬元),占注冊資本51%。
隨著該項目的落地,KTM也成為繼本田、鈴木、雅馬哈、比亞喬之后,又一個以合資方式進軍國內市場的國際一線品牌。
面對國內蓬勃發展的休閑娛樂市場,KTM合資項目的落地,將有望為國內的摩托車愛好者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關于KTM
作為全球頂級的運動競技摩托品牌,奧地利摩托車制造商KTM,生產摩托車的歷史,要追溯到1951年。當時,已是奧地利北部最大的Hans Trunkenpolz汽車和摩托車維修公司,正式推出自己設計的第一款摩托車。兩年后,“Kronreif,Trunkenpolz,Mattighofen”品牌旗下的R100生產線建立。
70年代初,KTM品牌推出了40多款摩托車產品。1984年,KTM開始開發液冷4沖程摩托車并于1987年開始量產。80年代末期,KTM進入了衰退期,并于1991年宣布破產。1年后,重組后的KTM,對產品定位與形象進行了重建。3年后,他們推出第一款公路車產品DUKE 620。
2007年,Bajaj收購了KTM公司14%的股權后,KTM的年產量從2007年的6.5萬輛增長到2017年的20萬臺,并成為歐洲最大的摩托車制造商。他們還讓全世界的車迷將輕量化,越野,極限等關鍵詞與這個品牌畫上等號。
合資的市場空間
面對國內日益蓬勃的休閑娛樂市場,KTM合資項目的落地,將有望為國內的摩托車愛好者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KTM目前的產品線主要有DUKE、TR**EL、SUPERMOTO、ENDURO等7大系列。這些車型均在同排量產品中,擁有非常不錯的性能與配置優勢。
相比,本田、鈴木、雅馬哈等傳統日系品牌,春風KTM合資公司的產品投放與日系合資品牌也有明顯的區別。
國內的日系合資品牌,由于進入時間早,目前重心主要停留在通路代步車型。投產的車型,價格相對較低,技術優勢不明顯。而高附加值車型主要通過進口的方式引進國內。
這就為春風KTM合資品牌未來的本土化制造,市場拓展留出了空間。畢竟,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歐洲品牌在國內投產真正意義上的中大排量摩托車。
未來,除了正由春風代工的RC390 , 200DUKE , 390DUKE等車型外,125 DUKE、250DUKE、690 DUKE,甚至更大排量的1090 ADVENTURE等車型,都有望引進生產。
毫無疑問,春風KTM合資項目的落地,將為國內的摩托車市場帶來更豐富的產品,為車迷帶來更多的消費選擇。
第一款車型的猜想
KTM與春風合資設廠,是否會投放其最新的產品?這無疑是最讓很多車迷關心的話題。
在KTM的產品線中,小到200 DUKE,大到1290 ADVENTURE,都在擁有很不錯的配置優勢。相比日系品牌,有點桀驁不馴的KTM,似乎更喜歡用瘋狂的技術征服用戶。
其次,相比已經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的日系合資企業,如今的春風KTM再推老車型,老技術,想以銷量換市場,已無天時地利人和。此前宗申比亞喬的發展軌跡已證明了這點。
那這就意味著,未來春風KTM工廠開工后,KTM旗下的頂級車型就都將全部量產?
這可能性同樣不大。
首先,目前春風在國內的總裝與相關配件生產能力,能否全面滿足KTM大排量車型的生產要求,這是一個問號。不過,關注春風動力的小伙伴或許會注意到,在春風動力此前上市的招股書中,計劃募集的5.98億元資金,擬用于高端運動裝備智能制造優化提升項目、研發中心建設、營銷管理系統項目以及補充營運資金。高端運動裝備智能制造優化提升項目占了大頭,擬投資金額為3.5億元。
有了這部分資金,對春風制造體系的升級,將有很大幫助。或許,這次與KTM合作,早已是春風上市計劃中的一部分。而國內高端摩托車市場的銷量,能否支撐起KTM高端車型銷售,也是一個問號。據相關數據,2017年1至8月,國內進口摩托車共計13167輛,其中500CC以上的車型為9303輛,800CC以上的車型為5941輛。
有人預測,寶馬、杜卡迪等KTM的競爭品牌,2017年在國內的進口車數量約為5000輛。
在與競品的對比中,KTM的優勢在于本土化制造與獨特的品牌文化,而劣勢則在于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
在這個相對小規模的市場中,KTM要一下全部投放頂級車型,絕對不符合企業盈利的目標。
小編預測,產品投放仍將由具有競爭力的中小排量開始,300以下將是主力,600左右的部分旅行車,街車或也有希望,公升級的估計還得停留在規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