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CG125的廣告,相信這張圖片大家都能理解他的創意。而且這款車大家都騎過,沒騎過本田的也騎過其它牌子的,就算沒騎過估計也坐過,就算沒坐過也聽說過……可以說這款車代表著一個時代,是很多人抹不掉的回憶,直到現在的春節返鄉,你依舊能看到成群結隊的CG125。這款車如此經典,但你真的知道CG125的歷史嗎?
在去年的春節返鄉時,見到最多的還是各類CG125
1974年,全世界的摩托車銷量猛增,為此,本田公司的稻垣剛史到一些發展中國家調研,結果讓他們驚呆了。
稻垣是這樣回憶的:“我們經常能看到油箱上坐了一小孩,老婆坐在后面,2到4個人一起騎都很常見,很多人往摩托車裝蔬菜、雞、豬。我甚至看到用摩托車拖小貨板車。他們在機油變成油泥后還會繼續用,直到空氣濾清器的紙制濾芯變得和塵土組成的土墻一樣硬。驅動鏈條也松到可調的最大限度,而且和鏈條盒上下撞擊。”
回國后,稻垣和宮智立即向研發中心董事會提交了報告。在聽了報告之后,久米是志(前本田社長),還是當時的研發中心管理主任,對稻垣說:“給我拿些三角板、指南針和繪圖紙”。 稻垣被這個請求搞糊涂了。但他仍然送去了那些物件然后回了家。
當晚,稻垣畫出了一個輕重量、OHV、直列、單缸并有一條短頂桿的發動機概念。而第二日早晨,久米也拿著他的發動機草圖走進了公司。盡管只是手繪的草稿,久米的計劃書也上優雅且準確地描繪著一臺OHV發動機。經過互相比較,久米還是認為稻垣的輕量級、短頂桿設計很有趣,發動機的基本設計理念就此被確定了。
根據“實用、日用、易保養”的原則,CG125很快被研發了出來,并率先投放至了巴西市場。上市的時候,一代球王貝利被邀請成為廣告代言人。在巴西市場大獲成功之后,該車在其他國家也開始投放。
改革開放以后,由于消費者對摩托車的旺盛需求,各個版本的CG125被進口到國內,并因為操控簡單、維修方便,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還并被愛好者們冠以“白金一代”、“白金二代”、“銀貓”等各種名字。在當時,誰家要有一臺CG125,那簡直比現在一臺豪華汽車還顯眼。
進入90年代以后,CG125很少再整車進口,而是散件進口、國內組裝。一直到2001年新大洲本田成立之后,才在國內組織零部件生產CG125。
到了2008年,隨著國內使用環境的成熟, CG發動機被性能更好的CBF發動機平臺取代,但CG125仍在本田產品陣列當中,并在很多地區仍然是主力車型。而很多使用了十余年甚至數十年的老車,也被改裝愛好者追捧,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改裝版本。CG125的輝煌仍在繼續。
一位用戶的感言,或許就是對CG125最好的情懷注解:
“很多人嫌它長得土,可是我卻喜歡它的簡單、純粹、低調、皮實。那種復古的味道令我著迷——淳樸至極!時尚就是一個圓圈,當我們聽膩了咆哮的引擎、厭煩了夸張的造型,這種純純的moto才能讓我們感覺從容而且深沉... 對我來說,騎這個車,騎的不僅僅是一輛摩托,還是一段曾經輝煌的歷史,一種洗盡鉛華后的淡定從容,一種浮世偷閑般的悠然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