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讓后輪不脫離車體,提供后輪與車架連接的部件就是今天的主角后搖臂,后搖臂其實也像車架一樣分很多種類,每種后搖臂的優(yōu)缺點也都不同。
工作示意圖
后搖臂前部固定在車架后部,后部固定后輪,中間固定著減震,不是把兩根鐵棍拿螺絲擰死在車架上就完事了的,是要考慮前后重量控制,后搖臂剛性,軸距類的參數(shù),車輛起步要禁得起后輪給的作用力,再把這股作用力傳導到車架,推動整輛車向前跑,剎車的時候要承受后輪給的拖拽力,拐彎的時候要吸收多余的作用力。
早期摩托后搖臂并沒有考慮減震,只是在車座底下加上加上彈簧,來保護臀部。
所以慢慢演變出了:
1.圓管后搖臂
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聰明的設(shè)計師們發(fā)現(xiàn)把減震固定后搖臂上,可以提升后輪對路面的附著性,也可以更好的過濾路面帶來的顛簸,
但是圓管后搖臂的缺點也是不小的,由于構(gòu)架強度不行,減震必須非常靠近輪軸,減輕對圓管后搖臂的作用力,因此都配備雙筒減震,但是配備雙筒減震對圓管后搖臂的限制更為加大了,而且減震上部都固定在尾架上,整個車架的受力又變的不均勻,如果兩根減震性能有差異,還會造成后輪的左右傾斜。
現(xiàn)在圓管后搖臂應(yīng)用的已經(jīng)很少了,畢竟強度不強,缺點大于優(yōu)點,只有在復古車上,和改裝Cafe上見得到了。
2.1方管后搖臂
方管后搖臂是圓管后搖臂的升級版,形狀換成了長方形,通常用于自重較小的車,可以使用中央減震了,中央減震阻尼好,行程短,筒芯直徑大,可以垂直安裝,壽命也比較長,因為只有一根減震,不存在左右彈力不均而產(chǎn)生的后輪左右傾斜現(xiàn)象,但是方管后搖臂側(cè)向拉力還是比較弱,在自重比較大的車,還是使用雙筒減震。
這里還要說一點,方管車架大部分使用的是鋁合金材料,第一期給大家介紹鋁合金的優(yōu)點了,輕、這點優(yōu)勢很大,但是國內(nèi)車型大部分還是采用鋼材,當然進口車型也有。
2.2 加強型方管后搖臂
加強型方管后搖臂,在方管后搖臂上焊上了加強梁,形成了三角形,這樣可以承受更多的力,這次改變,較重的車型也可以使用單筒減震了,同時側(cè)向拉力得以加強。
3.上三角后搖臂
上三角后搖臂,在加強型方管后搖臂升級而來,做成了一體,把中間沒用的部分扣掉來減輕重量,但是由于上三角占用了上部空間,鏈條的空間就被占用了,所以只能削薄上梁,上梁變細,金屬抗壓力還是不太盡如人意。
4.下三角后搖臂
這時候設(shè)計師聰明的腦瓜又開始發(fā)揮了,把三角倒著放不就碰不到鏈條了嗎?
就這樣....下三角后搖臂孕育而生,解決了上梁,為了躲避鏈條而變細的尷尬狀況,不過下三角后搖臂也不是沒有缺點,由于下三角后搖臂中軸必須要抬高,所以整車位置,受力情況都要有所妥協(xié)。
5.鷗翼后搖臂
近些年大部分性能車使用的后搖臂,形狀是不是很像展翅高飛的海鷗翅膀,鷗翼后搖臂強度超過上三角后搖臂,但弱于下三角后搖臂,但是后搖臂中軸位置安裝位置不用升高,雖然單對比鷗翼后搖臂要比下三角后搖臂略差,可綜合整車性能來看,還是鷗翼后搖臂強于下三角后搖臂。
6.單搖臂
單搖臂就像它的名字,只有一根,給人的視覺沖擊非常大,很多人都會喜歡騷氣的單搖臂,非常有科技感,但是業(yè)界對單搖臂褒貶不一。
優(yōu)點:有人說可以讓過彎更靈活,只有一邊重量輕,更換輪胎更快(其實這點比較雞肋,又不是F1比賽)
缺點:造價貴,維修不便。就連寶馬S1000R也使用的是雙搖臂,不過由于大水鳥1200GS使用的是軸傳動,后輪直接固定在傳動外殼就可以,不需要多加一根搖臂來增加重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