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把手的握法,因為每個人的騎乘特性、習慣各具特色,因此握法也是各式各樣。「4姿勢理論」是根據(jù)站立時由腳底的哪個部位支撐體重,就以該部位為身體的基點軸心,區(qū)分出人體運動時「 4種類型」的運動理論。根據(jù)這個「4姿勢理論」推展出摩托車把手的握法與騎乘姿勢。一般用手握著東西時,有人主要用食指緊握,也有人覺得不用無名指就覺得不好舒服,另外也有人只用手指淺握,也有人是用手掌深握,這樣的差異從每個人握公文包的提把或地鐵的吊環(huán)就能夠很清楚地知道。
摩托車把手的握法也可以分為以下4種。
-
以食指抓握(稱為A1類型)
-
使用無名指?抓握(A2)
-
使用食指?手掌平握(B1)
-
使用無名指?手掌平握(B2)
對油門或把手施力時,以上4種握法容易長繭或握把磨損的部位也不同,A1 是在食指的尾端,A2 是在無名指的尾端,B1 則是大拇指的尾端, B2 是在小指頭靠近手腕的部位,不光是如此,因為握法的不同會造成駕駛姿勢也跟著不同。
A1(食指?抓握)
使用A1(食指?抓握)的騎士因為握著把手時主要向前臂施展外旋力(手腕往外側轉動的力量),因此形成握把斜握,即使轉動油門時也是采用往外旋的方向轉動手腕的姿勢。這個握法在轉彎時身體重心的移動主要是利用腹部的力量,回正車身時曲縮著身體,然后一邊伸展一邊進入彎道,有點從體干釋放出力量的感覺,形成把重心推往肩膀看向前方的姿勢。
這樣的駕駛姿勢感覺上是以外側膝蓋為支點,在決定了外側膝蓋的位置后,形成外側膝蓋容易離開油箱,膝蓋張開的駕駛特色,采用這個握法與駕駛姿勢會因為激烈駕駛而容易產生肌肉酸痛的部位是從上手臂的內側胸大肌一帶。
A2(無名指?抓握)
采用A2(無名指?抓握)握法的騎士,因為握著把手時主要是向前臂施展內旋力(手腕往內側轉動的力量),形成直握握把的姿勢,即使轉動油門也是往內旋的方向轉動手腕的姿勢。
這個握法在轉彎時身體重心的移動主要是利用背部的力量,回正車身時曲縮著身體,以伸展背部的姿勢,視線筆直望著前方,這樣的駕駛姿勢感覺上是以內側膝蓋為支點,決定了內側膝蓋的位置后,容易形成內側膝蓋略為貼近地面的感覺。采用這個握法與駕駛姿勢會因為激烈駕駛而容易產生肌肉酸痛的部位是上手臂的外側。
B1(食指?手掌平握)
采用B1(食指?手掌平握)的騎士,因為握著把手時主要是向前臂施展內旋力,形成直握握把的姿勢,即使轉動油門也是往內旋的方向轉動手腕的姿勢。這個握法在轉彎時身體重心的移動主要是利用背部的力量,回正車身時曲縮著身體,以伸展背部的姿勢,視線筆直望著前方,由于這個姿勢是對體干施力,所以膝蓋或手肘會激烈地動作。因為激烈駕駛而容易產生肌肉酸痛的部位是從上手臂的內側到胸大肌一帶。
B2(無名指?手掌平握)
采用這個握法的騎士,因為握著把手時主要是向前臂施展外旋力,形成斜握握把的姿勢,即使轉動油門也是往外旋的方向轉動手腕的姿勢。
這個握法在轉彎時身體重心的移動主要是利用腹部的力量,回正車身時,一邊曲縮著身體一邊進入彎道,有點從體干釋放出力量的感覺,形成把重心推往肩膀看向前方的姿勢。由于這個姿勢是對體干施力,所以膝蓋或手肘會激烈地動作,因為激烈駕駛而容易產生肌肉酸痛的部位是上手臂的外側。
正如同以上列舉出了各個類型的MotoGP 選手的的握法與駕駛特色,這是因為這些選手們極致地善加運用自己身體的特色,達到了各自的疾速表現(xiàn),所以為了達到熟練的駕駛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把手握法也十分地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