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某雜志公布的2016年摩托車十大品牌排行榜,居然沒有一個中國品牌入選。好好想想,這個也不奇怪了,因為一個哈雷摩托車創造的利潤就比所有中國摩托車牌子加起來的利潤還高了。我們還真不能沉醉于產銷量中,一個行業品牌的好壞和它生產的產品數量沒有關系的,什么叫好的摩托車,什么是好的摩托車品牌,這一切值得國內摩托車企業好好思考。
難做高端車,國產摩托利潤低
從世界摩托車工業的角度看,中國摩托車工業的產業集中度還遠遠沒有到合理范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品牌摩托車銷量前十的生產企業所占比重還未到六成。而其他發達國家摩托車企業產業集中度較高,摩托車產業多集中于2-5家企業手中。中國摩托車產業的集中度還需要更大程度的提高,兼并重組、合理的市場推出機制都勢在必行。
盈利能力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有絕對市場地位的重要指標。做慣了低端車的國產摩企似乎難以逃出這個魔咒。近兩年春風、錢江等企業雖然也推出了大排車,但銷量并不盡如人意。例如近兩年風頭正勁的“國賓車”春風摩托,2015年總銷量也不過兩萬輛左右,整體利潤并不足以支撐其全方位大手筆的研發投入,只能在水冷等某些方面走進行業前端。
民族品牌得不到本地消費者的支持是件各種意義上很難過的事情。反觀日韓兩國的豐田、本田、現代(起亞)等就有大把大把他們本國的國民愿意消費,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對“匠”的崇拜流淌在他們尤其是日本人的血液中,愿意投入科研和發動機應用開發的人多,之后就積累起經驗和Know-how,國民買的放心的同時又逐步產生了很強的民族自尊、自豪感,發動機和整車的品質就上去了。
供應鏈弱小,行業受外國掣肘
查詢國產高端摩托車配件供應圖就能發現,高端配件幾乎清一色國際品牌。國內的摩托車產業鏈一直不完善,許多核心零部件都還依靠國外。國內是不是就沒有這些供應商呢?其實是有的,你會發現摩托車的大部分零部件除了原廠件,還有一些雜牌“副廠件”,外觀是可以做到一模一樣的,但用起來就不是那個樣子,十幾元一片的原廠氣缸紙墊用起來很好,換了幾元一片的國產廠家紙墊,他就是漏油。
或許我們可以花錢買到設計圖,買到生產流程,買到標準;但是,整個供應鏈是買不到的。發動機的量產是個系統工程,說是一個國家工業發達程度的標志也毫不為過。在全中國都在搞電子的時候,機械的重要性被有意無意忽略了。
高端車落后、供應鏈弱小等等因素造成了國產摩托大而不強的現實。在價格戰與同質化之中掙扎的摩托車產業自然就難以產生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大企業。這條路還需要一批批的摩托車創業者嘔心瀝血、披肝瀝膽才能走成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