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電科技創始人胡依林在知乎有著不俗的人氣,作為設計師,關于他自學成才的故事依然被人不斷談起。
但創立牛電科技兩年后的今天,胡依林掛在嘴邊最多的詞匯是“產品”,當他代表牛電科技拿下2016十大潮流人物時,在采訪環節,他表示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一個產品定義者,思考最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通過產品去解決更多的用戶需求。
小牛是一輛二輪電動車嗎?胡依林并不認為小牛僅只是一般意義上的二輪電動車,用他的話來說,小牛更像是一個電子消費品,因為小牛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去打造產品,又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去和用戶交流——而這在傳統的電動二輪車行業,是難以實現的。
在前不久,小牛還專門慶祝了1億公里騎行里程數的誕生。胡依林認為“1億公里”的數據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在此之前,這些數據并不為廠家所知所用。胡依林告訴新浪科技,區別于其他二輪電動車廠商,小牛不是一家把產品賣給經銷商就走完商業流程的公司,他表示小牛從創立伊始,便是一家解決問題的公司,即用戶隨時有問題——都能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快速迭代解決。
當然,關于牛電科技和小牛電動車,創始人胡依林還在2016年中國十大潮流人物現場,告訴了新浪科技更多:
新浪科技:今年小牛有不少大動作,談談你們自己最關注的幾個方面吧?
牛電科技胡依林: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對我們來說最大的一點就是在歐盟賣N1S,我前幾天剛好從意大利回來,參加了全球最大的摩托車展,可以看到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公司關注電動兩輪車市場,反響還蠻好的。
新浪科技:今年還發布了M系列產品,和第一款產品N1的區別是什么?
牛電科技胡依林:對于M1來說,我們覺得N1更偏傳統的兩輪的電動車,但是對于M1來說當做一個你很方便的小伙伴,你隨便哪里都可以去,更像是一個很精致消費電子產品,這是我們團隊所理解的兩輪電動車和傳統電瓶車之間的區別。就好像當大家都在使用諾基亞的鍵盤的時候,沒有人會想要一臺iPhone,這需要有人去創造它。
新浪科技:今年我們也開始布局線下店,為什么是今年開始做這個事情?做這個事情背后有哪些思考?
牛電胡依林:在我看來,一個公司剛剛起步的時候,如果你直接去進入一個傳統的商業業態,其實有很多的挑戰。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貿然殺入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是一個很冒險的事情,但經過前面兩年不管是產品的迭代,還是產品的穩定性、整車測試,我們完成了前期的積累,像前段時間我們剛剛慶祝了1億公里,第一次有兩輪電動車的企業能夠在這個行業里拿到了1億公里的實際騎行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去優化我們的產品,這個就是互聯網的魅力。
新浪科技:能不能說這些騎行數據也是我們區別于其他傳統電動車的原因呢?
牛電科技胡依林:對,因為傳統的不管是車企還是摩托車企,整個模式是把車銷售給經銷商,和消費者是有一段割裂的,消費者有聲音,但是聲音發不出去,產品設計師和品牌想創造新的產品的時候,不知道切入點是什么。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任何一個用戶遇到任何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知道,我們要么現在解決,要么就在下一代的產品當中改進。
新浪科技:對于線下店的開拓,在北京很多,在杭州或者海寧還沒有那么多,怎么拓開?
牛電科技胡依林:一家公司慢慢拓展整個商業的覆蓋領域的時候,肯定會選擇一些成熟的城市,在這些城市找到我們的城市合伙人,一步一步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慢慢向更多的城市發展。
新浪科技:今年有很多共享單車出來,大家也在說要是有一臺共享的小牛就更好了,這方面你們怎么想?
牛電胡依林:最早做共享單車的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玉蘭是我蠻好的朋友。相比而言,小牛是一家做車的公司,其實在共享單車和共享的電動車之間不是人們想的那樣,做一批車丟到市面上就好了,你要去解決充電問題,你要去解決整體分布的問題,你要去解決調配的問題,背后有很深的商業邏輯在。在我們沒有完整的把生態鏈條跑順的時候,我們肯定不會冒然去做這件事情。
新浪科技:剛才提到續航的問題,小牛剛推出來的時候是80公里,現在最新的 N1S PRO 達到130公里,電池是基于技術的進步還是我們有一個成本的考慮,所以可以提上來,在未來可以提到什么樣的程度?
牛電胡依林: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打個比方說,并不是電池大了車就能夠跑的很遠,電池一味的增加只會增加你電芯的成本,用更高容量的電芯,但是其實產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會把以前做消費電子,包括手機等等行業的經驗拿出來。
為什么?舉個例子像電腦,我的 CPU 更快沒有用,我需要內存也要快、顯卡也要快、硬件也要快,對于電動車來說,電機的執行效率提升3%,整車重量減輕5%,控制器的效能增加3%-4%,再把BMS,電池管理的充電和放電效率再提升。通過這樣綜合的、系統化的設計才真正把一臺車的續航做的越來越長。
新浪科技:小牛的設計被外人稱道,無論是外觀或者是在一些產品功能上,比如說電池充電還有進度條,比如說有定速巡航,為什么在二輪的電動車加這些功能和體驗?
牛電科技胡依林:其實說白了,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就是一個產品定義者,我覺得很關鍵的點就是我是一個騎了5年電動車的人,我丟了很多臺電動車,我希望能夠很簡單的用這臺車,不管給手機也好,能夠清楚的看到電量條也好,甚至雙閃、定速巡航,這些都是我在使用者、實際騎行中我得到的體會,我自己騎電動車一年超過5000公里。
新浪科技:小牛在騎的遠的同時更注重騎的更舒服?
牛電科技胡依林:對,因為我們是一家做解決問題的公司,我們不是做賽車的公司。賽車需要做更長的續航、更快的速度。但是對于城市的交通來說你出行的半徑大概在55%-60%的出行在3-5公里之內,這個區間要解決的:一是交通安全性問題;二是騎行舒適性問題。但是最根本的基石是產品的穩定性。
新浪科技:也有一些用戶他們會說二輪這樣子,也希望有三輪,給他們父母騎,有沒有這樣的考慮?
牛電科技胡依林:暫時來說不會,因為你每跨一個行業有很深的水要趟,最近兩年很多人找到我們說你們要不要做電動汽車、要不要做電動三輪車,要不要做老年代步車。作為一家創業公司來說我們還很年輕,只有2年多,專注是創業公司需要恪守的一件事情,不要看到潮流來了就沖過去,一定要堅持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新浪科技:剛才提到1億公里的騎行數據,另外一方面小牛收獲了不少的“牛油”,即你們的用戶,看到有一些婚禮他們經常不用婚車,用小牛,對于這些用戶未來的價值你們怎么思考的?
牛電科技胡依林:對比所有的其他品牌,不管是電動車、電動自行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新的騎行文化在產生,這個東西不是從摩托車行業衍生過來的,而是通過我們這些用戶他們之間的互相溝通和交流,他們每天除了溝通車怎么騎之外,他們在騎車之外成為了朋友,對于現在的社會來說認識一個新的朋友真的很難。當大家同時選擇同樣產品的時候,說明背后的價值觀差不多,你的喜好差不多,喜歡的風格差不多,這樣大家聚在一起很容易聊得來。
新浪科技:這一次可能是你們年內獲得的又一個重要獎項,你怎么看目前取得的成績?
牛電胡依林:其實我并不把這個當做鼓勵,因為當你受到的褒獎越多你的壓力越大。了解小牛的人知道,我們是一家還挺低調的公司,最開始做了一年,沒有人知道我們在干什么,我也很少的出席或者參加活動。因為不管怎么包裝,包裝的再花哨,這是一個不好的產品,用戶不喜歡是沒有用的,用戶是用自己的錢,而且不是小錢去投票、去買你的產品,你要對得起他們對你的支持,這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