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有很多三四線城市都在為了管理好摩托車而努力,國家也有相關的政策出臺,比如2014年11月1日工信部、公安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小微型面包車、摩托車生產和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關于摩托車部分規定:
現在看來也是“正在路上”,不過總會實現的。而且看來一些三四線城市比一線城市的進展更快。也許是因為農村鄉鎮無牌上路最嚴重,也許是因為最多的摩托車用戶在城鄉結合地區......不管是為什么,如果有一天所有鄉村都能文明規范騎行摩托車了,那大城市還好意思無牌上路嗎?
解除禁摩的方式,各位摩托車騎士都是知道的,但明確的管理制度是必須的,也是意義重大的。相對于廊坊的恢復上牌,內蒙古赤峰的帶牌銷售摩托車的意義更加重要。可以說從根本上杜絕了“無牌摩托車”的根源。國內汽車上路的數量比摩托車絕對只多不少,為什么能合法有序的上路,就是因為完善的管理。不上牌的汽車你都不能從4S店開走,摩托車雖然也有類似的規定,但是有些“形同虛設”。如果各個城市都能做到只銷售帶牌摩托車,那么摩托車的解禁之日就真正來臨了。
那么帶牌銷售摩托車會遇到那些阻力呢?
-
這個政策肯定會在短時間內影響一些人的利益。
不過長痛不如短痛,破壞規則的商人是對整個行業最大的毒害。
-
摩托車數量巨大,政府在摩托車行業方面的人力不足。
最基層的公務人員任務重、人數少、待遇低,摩托車行業的稅收不知道夠不夠?
-
小農心理作祟,為圖省事省錢不辦牌不年檢的人民群眾。
最根源的辦法自然是基礎教育,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必須用制度限制,用政策鼓勵引導。
摩托車被“一禁了之”顯然是不對的,但是摩托車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和缺點,各個地區的交通情況也不盡相同,但是摩托車的管理越來越規范化,是廣大摩托車愛好者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