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踏板車市場并沒有能夠力挽狂瀾,完成 摩托車產銷量的救贖。相反受市場環境影響,2016年企業新品推出頻率明顯低于往期。尤其是中國自主品牌在 摩托車市場上的表現和成長趨勢都十分不樂觀,而此時,或許才是“潮水退去,看清誰沒穿褲衩”的好時機。
差異化停留表面,缺少不可替代性
摩托車產銷量的下滑讓行業陷入更大的混亂,從幾年前沒有了所謂的“泡沫”開始,摩托車企業就需要認清自己的定位。經歷了幾年的轉型和調整,摩企自主品牌非但沒有抓住機遇期迎頭趕上,與合資品牌的差距反而越來越大。在資源相對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走出自己的走差異化定位之路,很多 摩托車品牌還沒有找到一勞永逸的辦法。
對于 摩托車企業來說,差異化之路走得非常艱難,如果獨立自主開模需要的資金數以百萬計,但即使成功了,依然面臨很快被模仿,從而丟失市場的風險。所以大多數摩托車企業已經不再專注于技術創新,而是從外觀的噴繪、外形的借鑒上去尋找差異化的東西。雖然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這不失為一種明確的策略。僅憑這些,對于溢價能力本就不高的自主摩企品牌來說還并不夠充分。另一方面,合資品牌在中高端市場也不是一勞永逸,低迷的 摩托車市場讓不少企業心力交瘁。當下一款新品銷量能過十萬的屈指可數。對 摩托車企業來說,差異化的前提是出色產品品質,否則只能是東施效顰。
摩托車行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一窩蜂,完全沒有自主創新的意識。無論是營銷上還是產品上,只要是稍微有點影響力的就拿來自己用,費時費力不說,對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也造成了不少阻礙。當前做得比較好的春風 摩托車靠的就是核心的技術和出色的設計,以及一以貫之的高品質。暢銷車雖然好賣,但無法在擁擠的市場下提升自身品牌單一車型的辨識度,大眾臉反應的無疑就是當下摩企創新不足的窘境。
適應新常態,對接市場才是關鍵
摩托車在細分市場的下滑趨勢不單是當下經濟環境的反應,也是摩企與市場對接出現問題的表現,針對這一問題,摩托車產品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夠才是主因。當下 摩托車的主力消費群體已經變為80后、90后,這部分消費者對于車型的款式和個性要求很高,當然做工扎實、耐用省油也是不可或缺的選擇條件,那摩企產品能不能滿足這些消費需求就變得很關鍵。
當下摩企應該更高效地推進“年輕化”戰略,無論是從產品還是營銷,都應該偏向80、90后。尤其是90后,雖然人數上他們要比80后少了3000萬人,但他們的消費能力并不弱。
對于國產品牌來說,今年的下滑是趨勢線特性之一,短期內也無法明顯改善。不過這并不意味著 摩托車行業就將沉寂,創新就將無用。相反,如果經濟狀況逐漸好轉,政策因素開始放寬,“十年寒窗”的摩托車企業仍然有望迎來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