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君,中通集團聊城巨龍新能源車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通巨龍)總經理,專注造車近30年,這其中已有6年投身于小型電動汽車。從農用三輪汽車到如今的小型電動汽車,無論行業和崗位如何變化,王洪君始終都在做一件事——為中國的老百姓造一輛好車。這是他追求的價值,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優勢。從最初的做技術到現如今掌舵一家車企,他從未離開需求市場,他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
20年投身農用汽車 造出老百姓認可車型
1987年,鄧小平完整地闡述了中國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在此之前,中央發出了《把農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一份原載1987年5月31日《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雜志的史料顯示,當時國內農業運輸量占農業生產總勞動量的50%,山區則達到60%-70%,人蓄力運輸占農村總運量的78.8%。伴隨農村經濟的逐漸活躍,解決農村市場在交通運輸上的供需矛盾迫在眉睫,汽車工業開拓農村市場在此種情形下變得大有可為。
這一年,王洪君從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專業大學畢業,在當時這是一個被稱作“萬金油”的專業。王洪君順利地進入一家大型三輪及低速載貨汽車企業,他的整個汽車制造生涯也由此開始。在進入電動汽車研發制造界之前,他已經在農用三輪車及低速載貨汽車領域沉淀超過20余年。借助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東風興起的農用三輪車,先后經歷混沌期、啟蒙期、跟風期、混戰期、平定期與成熟期,王洪君經歷了發展的大部分時期,他是見證者,也是最直接的參與者。
進入車企之后,王洪君也順理成章地走上技術崗。在那里,他服務了20余年,隨著行業積累的不斷提升,他的身份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從最初的技術實習到技術員,到車間副主任、車間主任、技術處長、質監處長、總經理助理、技術中心主任,再到企業研究院院長等。借助頻繁的崗位變化,他所涉獵的領域也從單一的技術攻關,延伸至產品研發制造、市場推廣營銷、信息化管理等領域。如此的積累一方面促使他對需求市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一方面也讓其在今后的產品開發上更注重反映市場需求,也為其今后創業成為企業掌舵人夯實了基礎。
王洪君經常親臨一線指導工作
王洪君在擔任車間主任時,所在車間屬于精加工車間,整個車間有600余人。當時車間的生產任務每天都很重,但在半軸套管這項關鍵零部件加工上,由于技術工藝不穩定,一直影響著產品的質量與效率。在企業無法投入更多資金購置更先進的設備時,擺在他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通過自身的技術攻關解決眼前的難題。為此,他帶著整個技術團隊開始四處進行市場調研,經過一番研究他們最終形成了一套半自動化的焊接設備。這套設備很快就投入到生產,不僅提高了半軸套管的質量,更極大提高了車間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王洪君在半軸套管制造上的技術突破也迅速被同行關注,不少企業提出要進廠參觀。
“在當時這是企業內部一次很重要的技術突破,是拒絕同行參觀的,這項技術后來在行業里保密了幾年之后才公開。”王洪君回憶說。
王洪君進入農用車行業時,流行于國內農用三輪車市場的車型多數比較古板,而在滿足實用性之后,用戶在外觀上表現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王洪君認為應該在市場上研發一款老百姓認可的車型,除了性能,外觀設計也要講究,不僅要讓老百姓覺得方便,也要有面子。
“外觀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產品整體概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這一次,他將仿生技術運用到了農用車的外觀設計上, 仿照一些生物特性,在車輛擋風板、燈具、版型等方面進行了重新開發,在市場推出更新穎的農用車。這次外觀上的革新,市場給了他極好的反響,產品投放之后很受老百姓喜歡,企業的產銷量也實現翻番。
展會現場備受關注的中通巨龍
華麗轉身成車企副總 初涉電動汽車創造行業奇跡
當自己一切都變得安穩時,他做了一個讓家人都反對的決定。2011年6月,這一年王洪君48歲,他決定放下眼前的安逸,決心去做電動汽車。
在第一家企業工作20余年后,王洪君進入第二家車企,此時他已經華麗轉身,從原先的技術崗轉為企業常務副總,分管銷售、質量、售后以及產品定型等業務。他在這家車企服務了3年多,借助自己分管市場的機會,他對需求把握更精準,對細分領域的市場了解也更深刻。“從那時候起,我就在不斷總結,不斷摸索,究竟什么樣的產品才是好產品?”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與終端市場的接觸,王洪君對好產品也有了自己一套認識。在他看來所謂好產品就是適應市場,具有高性價比的產品。王洪君告訴記者,堅定的市場觀點對自己今后做產品規劃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進入電動汽車行業后,他始終注重從這兩方面打造企業產品。“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必須結合好,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快速發展。”王洪君總結稱。
從技術轉型到企業管理,雖然具體工作與前20多年完全不同,但他卻找到了彼此的聯系。他融會貫通地將過去技術工作中的創新精神帶入管理工作,并迅速在企業信息化管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王洪君回憶說,當時企業要搞一個計算機管理系統,將整個企業從產品設計、人力資源管理、產品制造等環節都納入計算機管理。為了突破這個管理難題,他組織團隊對整個項目進行了“解剖”,制定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系統設計了包括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系統)、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系統)、工藝管理系統等。
中通巨龍旗下E100小型電動汽車
通過整體的計算機系統,當時就在市場實現了批量定制的功能,用戶根據產品組合,結合自身需求,科學定制自己想要的產品,而企業則根據需求統計做出適應市場的產品規劃及推廣計劃。這在當時的國內企業里無疑是先進的,作為的企業管理的成功案例,北京大學管理學院特意將此作為一個案例進行解讀。“當時所有東西都在系統內,每項工作都通過數據化的形式呈現,通過數據對管理進行提升。”王洪君說。
讓一個做技術的分管市場,對王洪君而言“交流”是最大的挑戰。但好在此時王洪君已經擁有了20余年做產品的經驗。憑借自己對產品的了解,他從用戶最關心的產品入手,用真誠贏得了消費市場的尊重。總結自己的轉型經驗,王洪君這樣告訴記者:“我認為交流不在于你多么能說,而是怎么會說,能讓客戶認可你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交流到位。真正的交流不是夸夸其談,對客戶要真誠,用誠信去交流,任何做銷售的人都應當對產品十分了解,我想這是我從做技術轉型做市場后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從“0”到“1” 打造中通巨龍
王洪君用三年時間在第二家車企打造了一個行業知名品牌,而這家企業也在今后迅速成長為行業的核心企業。在這三年當中他對整個小型電動汽車市場有了系統化的了解和認識。依仗自己在國內農用車市場20余年的產品及市場經驗,王洪君十分看好小型電動汽車的市場及未來。
“我認為這個產品(小型電動汽車)是個好產品,是一個符合老百姓需求、接地氣的產品,產品技術也基本趨于成熟,同時市場的剛性需求也比較大。整個產品定位就是給老百姓提供代步用車,代替目前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王洪君說。
起初進入小型電動汽車行業,擺在企業與王洪君面前的除了對市場及未來的自信,剩下的都是一張白紙。對他而言,在全新的領域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摸索,但這也恰恰是他多年工作以來保持的優勢,他很快又在這全新的行業里創造了一項奇跡。
為了盡快完成廠房建設,投入生產,王洪君帶著整個團隊開始了“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那時每天都有新的目標,新的計劃,每一項都要想著辦法及時完成。”此時,王洪君離家并不遠,但在推動整個項目進程中,他常常三四個月回不了一趟家,車間成了他工作和休息的全部場所。功不唐捐,他的執著與鉆研也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回報。
“我們在一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全部建設,對行業而言,這也是一個奇跡。”回憶起當年,王洪君在描述這個結果時表現得極其平淡,這也是他為人處世的風格,無論是站在高處,還是深入基層,他始終保持著謙遜。也許于他而言,所謂商海也是一場“修行”,而修行不僅是抬頭看天,也要低頭學會謙卑和虔誠。
“我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用自己積累的經驗服務社會,給老百姓造更好的車。”這是王洪君放下所有光環打造“中通巨龍”的理由。
中通E100-S
今年是王洪君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第六年,也是他在中通巨龍的第三年。2015年中通巨龍成為小型電動汽車行業十大最受歡迎車企,2016年在全國小型電動汽車測試大賽上中通巨龍旗下車型也在綜合性能測試中表現不凡,而王洪君本人也得到整個行業的認可,獲評行業領軍人物。如今的中通巨龍已然成為小型電動汽車行業內的核心車企,但這一切回到三年前卻只是一個“零”。
“領獎的那一刻,百感交集,眼淚都掉下來了,這些年的付出被行業同仁所認可,我確實很感激。”面對今天的成功,王洪君如是說。
三年前,剛剛萌芽的中通巨龍還在中通集團的一個車間內進行產品研發制造。三年后這家車企不僅按照國際化標準建成了汽車四大生產工藝,擁有獨立完整的廠區,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售后團隊,還為整個市場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優質品牌。這一切對在汽車行業摸索了20多年的王洪君而言來得既艱辛,卻又水到渠成。從最初打造中通巨龍,他就努力讓這家企業擺脫行業種種浮躁的陋習。無論是過去做產品、做市場,還是今天做企業,他始終堅持為老百姓造好車的原則。因此從進入行業開始,中通巨龍首先選擇了夯實基礎。
王洪君清楚做車不同于其他行業,造好產品更不能一蹴而就,企業需要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從產品、管理、營銷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化的基礎打造,在打造基礎的同時以“小步快跑”為原則追趕行業整體水平,并作出突破。即便如此,王洪君還是為這種“小步快跑”戴上了緊箍咒——以扎實基礎為前提。
在王洪君的意識中,中通巨龍這三年在基礎打造上一是夯實硬件基礎如生產基地的建設、四大工藝的完善,其次就是技術的積累及產品的開發,而接下來當基礎逐漸成熟,市場將是企業重點發力的地方。“如果沒有打好基礎就開始跑,那很可能就偏離軌道了。”在行業產品同質化、價格戰愈演愈烈時,很慶幸中通依舊突出重圍,堅定了初衷。
如果說三年前擺在王洪君面前的是一個“零”,那今天擺在他面前的已經是一個“1”,而接下來的日子他將面臨更多的難題,在破解這一個個難題之后,他需要帶著企業把這個“1”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中通巨龍旗下純電動物流車
以市場為導向 實現百億企業目標
“我們要做小型電動汽車的領航者和制造專家,進入行業前三名,這是我們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先從產品、品牌、市場、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做成這個行業的領航者。”王洪君說。
王洪君向記者坦言,中通巨龍可以在十三五期間實現這個目標。關于目標,他表現得很自信,這源于他對市場的了解,對需求的尊重以及對資源的整合。王洪君認 為小型電動汽車雖然眼下遭遇不少政策、標準與管理的尷尬,但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依舊被看好。他認為小型電動汽車與三輪汽車及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很相似,前者早前也不被看好,但最終暢銷了20余年,后者在保有量及年產銷量上則更是驚人。在小型電動汽車標準及管理上,王洪君更傾向于分離管理或歐盟標準。王洪君說,目前小型電動汽車的市場依舊在縣城以下及農村。如果能參照原來三輪汽車的標準管理,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會更高,也更符合市場規律,市場也會更廣闊。
立足未來,王洪君為中通巨龍做出了清晰的規劃。他認為目前企業在戰略上要進行資源整合、順勢而為、追趕超越。就產品開發而言,在新能源物流車領域企業要整合中通集團的資源,目前企業已在新能源物流車上拿下資質,市場推廣也會迅速開展。在高速車領域,中通巨龍同樣根據市場實際作出了差異化布局,專注打造小型化高速車,避免與傳統汽車爭奪市場。在高速車打造上,目前中通巨龍已經整合了集團、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資源,資質申報工作已在積極展開。
“我們未來的方向一是做好小型電動汽車,二是做好電動物流車,在做好這兩者的同時做好高速電動汽車,我們說的高速車也是基于小型化、輕量化、智能化、物聯網化的小型高速車。”就做未來來說,市場的需求依舊是王洪君考慮的核心要素。可喜的是目前中通巨龍旗下電動汽車在產品開發上已經擁有了時速50公里、70公里、100公里的車型,在產品升級換代上技術已經不再是王洪君擔心的問題。對他來說,未來如何讓企業產品更好的接地氣,這才是考驗企業的關鍵所在。
王洪君向中國電動汽車網(www.cnev.cn)記者透露,按照企業規劃,中通分為三期實現,第一期用地500畝,第二期用地600畝,目前第一期已經完成,第二期、第三期建成之后,企業一年產銷將達到30萬輛,實現銷售過百億元。
實現這些目標,王洪君也早早開始了布局。截止目前企業已經與意大利、克羅地亞的高校及歐洲汽車研發設計團隊達成合作,共建電動汽車管理系統,這套系統是包括雙電機、驅動系統等在內的前沿性技術。對此,王洪君很自信地表示,接下來的一到兩年內企業將在這個領域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為老百姓開發更好的車型,企業目前正在和意大利的兩家公司合作開發全新車型。
從“零”到“1”,未來的王洪君還要為這個“1”添加更多有價值的數字,創業不易,做實業更不易,而讓老百姓認可更不易。三年后的今天,當這位行業領軍者站在自己一手規劃和設計的廠區,看著一輛輛懸掛中通巨龍標志的電動汽車駛出車間,走向市場時,他平靜如初,用鏗鏘有力的筆法寫出了這樣一句話: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