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路邊隨處可見的摩托車“大軍”
越南是摩托車王國,全國9000多萬人口,有近2000萬輛摩托車。看到滿大街跑的摩托車,中國游客一定會以為其中有很多是中國制造的。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摩托車不是本田、鈴木就是雅馬哈,也許能看到幾輛中國臺灣產的三陽,卻沒有我們熟悉的嘉陵、力帆和宗申。
根據越方提供的數據,目前越南摩托車市場上,日本品牌占有量超過80%,已成主流。自上世紀末陸陸續續進入越南市場的中國制造的摩托車已經“全面敗退”。筆者在越南期間走訪了中國宗申公司在當地建立的工廠,目前這家工廠已放棄了摩托車、電動車的生產,轉向生產農耕機。
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所副所長黃世英認為,包括摩托車在內的中國制造未能在越南市場站住腳,關鍵在于沒有品牌意識和長遠觀念。我們了解到,中國摩托車從越南敗退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各廠家相互之間競相壓價,惡性競爭。二是走私的組裝車價格極為低廉,自毀市場。
早期進入越南市場的那些廉價的中國制造的摩托車雖然賺到了一些錢,但因為沒有在品牌和服務上下工夫,最終輸給了日本。宗申越南公司的歐經理告訴我們,本田等日本廠商在建立品牌信譽后,開始不斷推出中低檔產品,擴大市場比重。比如,它們最近推出的一款摩托車就只有大約3000元人民幣。
中國是摩托車及其零配件的生產大國,目前日本在越南設立的摩托車制造廠仍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零配件,但這些中企處在產業鏈的下端,大頭只能讓掌握著品牌的日本人拿走。如同日本汽車制造廠商開始從泰國向東南亞各國和日本國內“出口”汽車,在越南的日本摩托車生產廠家也開始向周邊國家和日本國內“出口”摩托車。由此,日本企業構建起了完整的生產—市場—銷售的鏈條。從而將這些國家的產業與日本的產業,將這些國家的就業與日本品牌向全球擴展結合為一個整體。
中國企業宗申摩托在越車間
盡管很多中國制造的質量現在已經完全可以和日本、韓國的一些品牌媲美,但由于前期的問題,現在想要重新展開與日本韓國品牌的競爭,難度很大。這些低廉、質次的中國制造在不知不覺之中固化了當地人對中國制造的看法,甚至波及與中國制造相關的中國形象。
很多人以為戰后日本形象在東南亞的改變主要是日本的援助產生了作用,其實更重要的可能是日本制造。黃世英博士告訴筆者,很多年齡大一些的越南人至今談起中國,仍會念及鳳凰自行車、蜜蜂縫紉機。有趣的是,我十多年前在美國阿拉斯加采訪,幾位美國編輯同行談到他們最初對中國的印象,提到的也是鳳凰、永久自行車和梅林罐頭。
一位中方人士告訴我們,由于歷史教育,越南百姓對中國存有一定的疑慮,但是近年來中國的發展也在改變著他們眼中的中國形象。大部分民眾非常羨慕中國的發展速度,希望越南能夠加快發展。中國企業的進入,尤其是制造業的企業進入越南,既能提升越南的出口,也能解決就業問題,長遠看,有助于改善中國的國家形象,加深民間聯系。
在中國資本猶豫不決的時候,外資的進入則在不斷加速,也在不斷地鞏固著投資國的形象,提升著越南的競爭力。在越南最重要的胡志明市的西貢高科技園,美國的英特爾投資10多億美元建立了芯片廠,但中方一家企業也沒有。我們參觀的一家由越南海歸學者胡仁博士投資的制藥廠,目前已經研制成功了治療部分癌癥的新藥,并與中方建立了合作關系。韓國對越南的最新投資則集中在電子產品。2015年,韓國成為越南最大外資來源地,占越南吸引外資總額的30%左右。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三星等廠家將原設在中國的工廠轉移到了越南。
華為老總任正非不久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華為以前采購零件,付的都是人民幣,到東莞提貨,現在則是付美金,到東南亞提貨。三年前筆者在東南亞工作,當時很多中企和外資將原來在中國建立的紡織、制鞋企業轉移到了柬埔寨、越南等國。但生產中使用的輔料和機械設備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中國采購的。但三年之后,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就成為華為這樣在IT技術領域領先公司的主要供貨源,變化的速度的確十分驚人。
日本《經濟學人》周刊的數據顯示,日本用于加工金屬的機械設備對中國的出口在2012年到達高峰,之后開始大幅減少。而同類產品對越南的出口則在2014到2015年急劇增加。目前越南進口的此類機械設備中,日本產的占66.1%。若論一般的機械加工設備,比如紡織業的設備,中國制造已基本達到日本的水準。但就數控機床來說,日本顯然要比中國更好。越南從日本進口此類設備,顯然是為了加工更加精密的零部件,比如像智能手機一類中高檔產品上的零配件。
離開越南的前一個晚上,我沿著著名的Dong Khoi大道散步。夜色中,路易斯·維登、古奇等世界名牌店鋪閃爍著誘人的燈光,還有日本與越南合資修建的地鐵項目的巨幅招牌,大街上由日本摩托車和汽車組成的洪流滾滾向前……什么時候咱們的中國制造也能置身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