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騎摩托車是件危險系數多么高的事兒,這個誰都承認。“胯下倆轱轆,跑起來飛快”,這里雖有些調侃,但無論是體驗馳騁的快感還是享受出行的便利,都確實與危險相互依存。不過,抬杠點說,走路就安全嗎?況且,你怎么就知道沒有安全的摩托車呢?
1992年,寶馬在科隆首次展出了C1摩托概念車。在當時,C1的出現對很多人來說只不過是一款看起來外形奇特,但又時尚新潮的摩托車,幾乎沒有人會認為它有什么實際的價值,更別提會有什么市場前景了。到1999年底,C1參加歐洲的車展時,依然受到了冷落,原因還是其難以讓人接受的外形。不知道傳說中歐洲人精明務實都是從哪兒傳來的,不過也是外貌協會的嘛,開個玩笑。
寶馬C1摩托車是一款配備車頂的摩托車,兩支圓弧狀的鋁合金車架上鑲嵌了檔風玻璃,和汽車上的風擋玻璃一樣,并非一般的廉價塑料板,配上單臂雨刷,提供了就是更加可靠的質量以及日常使用的便利。如果僅以外形來評估C1的好壞,肯定有失公平,車頂雖然看起來只有遮風擋雨的功能,但是你想想,兩邊可是鏤空的,真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實際上,這樣的設計,最重要的是為了保障駕駛人員的安全。
頭盔是摩托車手最重要的隨身保護設備,在很多國家的交通法里都明確規定了騎摩托車上路必須要佩戴頭盔,但是C1就是個例外。C1是世界上極少數做過假人碰撞試驗等安全測試的摩托車,并且全數通過。廠商曾經宣稱,C1的安全性已經包含頭盔的作用,即使駕駛者不戴頭盔也是有安全保障的。
C1在車架、車頂構造、安全帶、制動裝置等方面都進行了強化設計,保障駕駛者的騎行安全。通常摩托車發生事故大多都是是在高速行駛時,由于地面不平或躲避行人和車輛等突發情況的時候造成的,車輛失去重心滑倒,駕駛者則在慣性的作用下,被拋出受傷。
當車輛滑倒時,車載安全帶會將駕駛者固定在車座上,而且車架兩側設計有凸出來的橡膠頭,車輛倒地時可以起到緩沖和支撐的作用。車體的兩條縱梁,連接了車架與發動機支架,這樣的結構,可以在發生正面碰撞或者劇烈顛簸時,有效分散沖擊力,盡量減少車體變形以及對身體的傷害。再加上當時還比較先進的制動技術,前后輪都采用了單盤式液壓制動器,前輪制動卡鉗為雙活塞,后輪制動卡鉗為單活塞泵,還配置了ABS制動防抱死系統,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C1的車頂后方帶有音響系統,可以隨車速變化自動調整音量的大小,控制器就設置在左手車把的位置。車把和座位都可以加熱,并且溫度還可以根據駕駛者的個人喜好進行調節,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舒適的駕駛。車把下方有一個“大踢”拉桿,向下一撥“大踢”就可以支撐地面固定車輛,相反即是收回,十分方便。
C1共推出過兩款動力,上市初期采用的是125毫升排量的發動機,在9250轉時只能輸出11千瓦的功率和6500轉時11.97牛•米的扭矩,后期,寶馬在原有發動機的基礎上開發出新款電噴水冷單缸發動機,排量提升至176毫升,動力達到了13.23千瓦的功率與16.97牛•米的扭矩,大大提高了C1的運動性能。作為一款如此全面的摩托車,其實是值得推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