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該事件引發一輪輿論熱議?有評論認為,首先,摩托車上牌事關市民出行,長期牽動公眾神經;其次,“番禺交警大隊”的官方身份易引起關注,以及一些公眾人物對話題的參與討論,讓事件急劇升溫;再次,廣州實施近十年的禁摩政策,一直頗有爭議,話題長期保持熱度。
超六成網友支持“復牌”
在“網傳番禺交警建議恢復摩托車上牌”事件中,呈現出三個演變階段。
輿情發生。約從上周開始,相關網帖開始通過微博、微信、論壇等社交平臺傳播。網帖稱,自摩托車在番禺停止登記注冊后10多年來,對番禺區內群眾生產、生活 造成較大影響,“番禺交警大隊”認為,番禺屬于廣州市非禁摩區,呈請恢復番禺地區摩托車登記注冊。網帖一經曝出,立刻吸引眾多廣州本地網友眼球,眾多網友 留言稱,在廣州全市禁摩大環境下,“番禺交警大隊”此舉做到了“實事求是”。
輿情爆發。約從25日開始,一些廣州當地媒體開始對相關事件介入報道,并在網上發起投票,吸引眾多網友參與討論,“廣州生活美食圈”發起的投票結果顯示, 超六成網友對“恢復摩托車上牌”予以支持,認為這“方便了出行”;同時,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亦對事件發聲“禁摩千萬別忽視實際情況搞一刀切”,公眾人物 的參與,讓相關話題熱度迅速攀升。
輿情降溫。相關網帖在網上引發熱議,有媒體證實該網帖內容屬實,但耐人尋味的是,對此文件的進一步解讀,“番禺交警大隊”暫未予回應。由于官方未公開發 聲,媒體及公眾的話題討論缺乏權威聲音的支撐,輿論自26日后開始出現“降溫”,相關討論開始從觀點的交鋒,轉入到對廣州“禁摩史”的客觀梳理上。
官方無回應使話題降溫
該事件輿情的初次發生,始于《番禺交警大隊關于恢復番禺區摩托車登記注冊的建議》的公開。信息的模糊,導致公眾接觸到的首先是網絡上單方的信息,既缺乏 “番禺交警大隊”的官方回應,亦缺乏媒體、公眾人物等第三方渠道的發聲。在此情況下,首先產生的是對“番禺交警大隊”的“一致點贊”,而在“文件內容屬 實,但番禺交警大隊未表態”等更多信息披露后,既有稱贊之聲,亦有觀點交鋒,更有對廣州禁摩現狀的深層反思,輿論呈現多元化。
輿情的大爆發和迅速降溫,則與媒體等第三方渠道的介入及“番禺交警大隊”不回應的曖昧態度密切相關。事件中,媒體、公眾人物及一些個人公眾號積極參與討論,并以發起投票等方式進行話題引導,使相關討論迅速白熱化;而“番禺交警大隊”的不予回應,又使相關話題迅速降溫。
有評論認為,相關網帖之所以釀發輿情熱潮,一則在于摩托車上牌事關市民出行,出行無小事,長期牽動公眾神經;二則在于“番禺交警大隊”的官方身份易引起關 注,以及一些公眾人物對話題的參與討論,讓該事件急劇升溫;三則在于廣州實施近十年的禁摩政策,一直頗有爭議,話題長期保持熱度。
記者留意到,截至2016年底,番禺區籍摩托車將全部到達報廢期,該區將沒有“合法摩托車”行駛,在政策面臨上限的情況下,該網帖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同 時,近年來,廣州禁摩話題“長盛不衰”,部分區、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均提出在非“限摩”區域恢復摩托車上牌使用的建議,不少業內專家亦在近年多次提出對 廣州禁摩政策“予以糾偏”,這些因素均“支持”了此次輿情事件的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