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款TMAX到三輪概念車MWT-9,從羅西的MOTOGP同款M1,到自動駕駛機器人MOTOBOT,雅馬哈展臺上應有盡有。 除了這些產品外,展臺上一款復古概念車Resonator125,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Resonator,共鳴箱的意思。這款Resonator125身上,大量采用了電鍍與銅的金屬裝飾,油箱烤漆與雅馬哈的吉他是同一種風格,連排氣管外罩用的都是銅管樂器的加工方式,還有可拆卸式的液晶儀表盤。當經典與科技,機車與樂器的組合,成就了這樣的摩托車藝術品,也許也只有雅馬哈才愿意去嘗試。 其實,這款2015年年底才登陸東京車展的復古概念車,所搭載的發動機,如今已引進國內量產。
沒錯,它就是幫助國產雅馬哈飛致125實現一箱油跑1374公里的創核科技發動機。
節油挑戰賽的質疑
8月7日,歷時8天,橫跨兩廣的雅馬哈YS125兩廣節油挑戰賽在廣西北海落幕。來自廣州番禺的2號車手吳坤營以一箱油1374公里的成績,獲得本次挑戰賽的冠軍,并創造了飛致YS125一箱油續航里程的新記錄。
雅馬哈飛致YS125的油箱容積為14升,實際完全加滿油后,容量略超出0.5升左右,一箱油完成1374公里的行駛,則意味著其1升油的行駛里程高達94.75公里。按照1升油5.8元計算,其1公里的油費僅僅為6分錢。 “一貫以運動性能、油耗大為特點的雅馬哈,能以一款125排量、風冷發動機的跨騎車,實現1公里6分錢的油耗水平?”這在很多圍觀的消費者看來,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不用解釋,比賽一定有貓膩,一路上車子都是下坡空擋滑行過來,或者在沒油時推著走…… 首先有必要介紹下雅馬哈兩廣節油挑戰賽。
這次比賽,雅馬哈從社會上招募了7名車手,他們分別騎著全新的飛致125,由廣東梅州出發,途經興寧、河源、從化、四會、肇慶、德慶、梧州、貴港、靈山,最后到達終點廣西北海,全程混合國道、省道、城市道路。
為保證比賽公平、公正,出發時,所有車輛加滿油后,工作人員會對油箱粘貼封條,并記錄初始里程。行駛路途中,如果有車輛的燃油消耗殆盡,這名參賽選手將自動退出比賽,并記錄成績。
車輛加滿油后,工作人員會對油箱進行封條,并記錄初始里程 由于要配合當地雅馬哈經銷商的宣傳展示,這支比賽的車隊,不會拼命趕路,而是每天只跑5個小時左右,按照上午兩個小時,進城巡游,吃飯休息,下午3個小時,進城巡游,吃飯睡覺的節奏進行。
比賽中,車隊還途遇臺風“妮妲”、梧州地震、爆胎等突發狀況 節油比賽,車的行駛速度基本保持在50公里左右,而且車手要盡量保持趴伏的姿勢。由于飛致125屬于電噴車型,握離合、掛空擋滑行,并不一定就省油。到最后一天,為了盡量把油箱的余油用上,車手還必須不斷搖晃車身。
為了盡量把油箱的余油用上,車手必須不斷搖晃車身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飛致125跑車出了一箱油1374公里的成績。 除了冠軍的1374公里外,其他參賽車輛的續航里程都超過1100公里。而三臺媒體車,為了更好的還原車輛的日常使用狀態,在途中多次嘗試了高速行駛、急加油、急剎車等操作。最終也取得了超過1000公里的續航里程。
從成績來看,搭載創核科技的飛致125,正試圖重新定義國產小排量風冷跨騎車的油耗標準。在此之前,這一領域,沒有國家標準,沒有權威機構認可的產品數據。
沒錯,在國內沉寂了好多年,并在產品方面屢遭詬病的雅馬哈,要發大招了……
全球同步的創核科技
創核科技這個名詞,對國人似乎顯得還比較陌生,但提到Blue-core科技,或許部分雅馬哈車迷會有所了解。
此次國產雅馬哈推出的創核科技車型,正是雅馬哈全球同步推廣的Blue-core技術。而且,這次是貨真價實的全球同步,而不是雅馬哈的“淘汰落后產能”。 目前,雅馬哈在全球發布的眾多新品上都開始搭載這一技術,如R15、NMax 155、NMAX125、Tricity等。 這款雙后減震,后輪還是鼓剎,無LED燈具,無炫酷造型的飛致(目前有125、150兩種車型)正是國產雅馬哈首款搭載該技術的車型。 但這阻擋不了其搭載的黑科技發動機……
參數上看,最高功率、最高扭矩的輸出轉速較低,是創核科技發動機的優勢 作為一項提升內燃機效率的技術,黑科技Blue-core的中心思想有三點:提高燃燒效益、減低動力流失和增加散熱效益。 因此,它更像是對內燃機工作狀態的全面優化,而不是某單一的機械結構。 例如,為了讓火花塞達到更好的工作溫度,設置獨立風道,強制冷卻火花塞;為了降低活塞的啟動阻力,提升冷啟動的成功率,設置了啟動減壓裝置;為了降低機械部件運行阻力,采用輕量化活塞、滾子搖臂;為了提高系統的穩定性,選用日本進口的三國電噴系統。 得益于整體工作效率的提升,創核科技發動機在運行噪音、油耗、動力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其中,油耗的體現在節油大賽中就得到了展示。 據了解,今年內,雅馬哈即將發布兩款搭載創核科技的踏板車。
未來5年內,雅馬哈將在所有新車上移植這項全球同步的技術,包括踏板車、彎梁車,甚至是國Ⅳ標準實施后的所有車型,當然包括中、大排量的車型。
雅馬哈近5年,未來5年
在很多國內消費者看來,3大日系品牌的文化各有不同,本田產品一貫以穩定、品質著稱,鈴木以高性價比為優勢,而雅馬哈則以運動、操控性能為賣點。 但回顧國產雅馬哈近5年的歷史,在外人看來,幾乎可以用“乏善可陳”、“不思進取”來形容。一款車型、一款發動機,改一改外觀、貼花,吃三年。偶爾的幾款新車,甚至連LED大燈、中置后減震都不舍得配置,更別談電噴。這與在國際舞臺上的雅馬哈,“判若兩人”。
與此同時,國內兩家本田都在快馬加鞭地推進。小排量產品通過不斷的外形、配置升級來提升競爭力,而中排量產品也陸續投入研發,等待上市。 或許,相比本田在國內的按部就班,規行矩步,“激進的雅馬哈”似乎更喜歡不按照常理出牌,甚至是“跳躍式”的前進。 14年前,天劍YBR發動機的引進是一次跳躍,如今創核科技的引進,又將是一次新的跳躍。通過YS125的上市、創紀錄的節油成績,“激進的雅馬哈”正再次通過全球同步的技術來宣誓自己的回歸。 可以預見,隨著更多搭載創核科技的踏板車、彎梁車的上市,該技術也將成為雅馬哈未來5年,甚至是10年內,在國內市場繼續縱橫馳騁的關鍵。 關于創核科技、關于動力與油耗,關于激進的雅馬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