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行業如此景象并非存在一日,但在過去幾年市場維持高增速之時,對諸如此類隱憂的思考也僅僅存在于各大論壇的專家講話之中。但當去年市場真的放慢腳步,恐慌的氛圍開始蔓延。眺望著未來的宏偉藍圖,卻忽略著眼下最細微的紕漏。這就是眼下“懸在空中”的中國摩托車市場。
不對等的銷量與品質
伴隨中國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廣大用戶對摩托車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有關質量問題的探討與反思始終沒有間斷,尤其對自主品牌而言更是如此。雖然以自主品牌為代表的中國摩托車市場上的產品質量近年來不斷進步,但品質的提升速度與消費者要求仍難匹配。而提升品質卻正是自主品牌長期追求的品牌力提升的第一步。
就在自主品質與品牌改進的同時,已經發展在前的國際品牌,甚至是走在前列的摩托車巨頭都沒有放慢腳步。寶馬、川崎、杜卡迪等等國際大牌不斷引進新車型,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多的、更加豐富的產品選擇,其中也包括新科技的運用。在這種情形之下,自主如不能奔跑,那么新的差距已經可以想見。
賠錢的經銷商還能提供最好的服務嗎?
在摩托車購買、維修等環節,種種貓膩與陷阱屢禁不止,使得消費者對經銷商的信任接近冰點。信任危機加之巨大的盈利和庫存壓力,從哪里能賺到更多的錢,無疑是經銷商時刻思考的問題,摩托車行業亂象也由此增多。首當其沖的就是一輪輪價格戰的開啟。各大整車廠商在經銷商端展開的降價促銷活動更層出不窮,這讓原本就虧損的經銷商利潤更薄,可謂雪上加霜。
然而長期依靠降價來促進銷量,對于品牌是一種傷害。只有通過更好的售后服務,才能真正讓消費者感覺到品牌的與眾不同。通過優良服務品質與消費者之間建立維系的紐帶,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摩企在現階段的共識。為此,更多的變革手段也被紛紛提出,意圖改變現狀。比如,提高授權經銷商準入標準,嚴格管理,并在包括服務在內的諸多方面提出新的提升要求;對產品整體渠道的質量進行重塑等。
未來,價格大戰或許會真正轉化為一場服務大戰,而經銷商則可以通過服務的提升直觀帶來盈利能力的提高,屆時中國摩托車市場也將迎來質變。這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在這一天來臨之前,還有許多繡花針似的工夫要做,精耕細作才能真正服務好不同類別的客戶。也唯有這樣,“懸在空中”的中國摩托車市場才能重新落地,獲得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