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年來,濟南輕騎一直在悄悄發展,截至2015年末,“輕騎”牌摩托車累計產銷1500萬輛,成為全球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的重要供應商之一。
而現在,它馬上又將迎來自己的“第二春”,這春天正是招商引資帶來的。
作為濟南眾多老企業的代表,濟南輕騎的這20多年來的經歷,也能給招商引資帶來一些啟示。
總被說已經破產,老牌企業缺少存在感
“請告訴大家,我們濟南輕騎一直在正常生產”,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輕騎摩托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旭東顯得十分無奈。2013年10月,濟南確定幫扶44家市屬困難國企,中國輕騎集團也位列名單之中。“從那時候開始就有很多人認為我們破產了。”劉旭東說。
為了不讓人們誤會,出去參加活動,劉旭東在發言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要先說說濟南輕騎和輕騎集團的關系。“曾經我們的確是有關系的。”劉旭東表示,1993年由中國輕騎集團有限公司原所屬發動機廠、第一總裝廠、第二總裝廠合并改組,經山東省體改委批準成立濟南輕騎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
但是在2006年重組加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后,濟南輕騎和輕騎集團就沒有了任何關系,“2012年3月底我們啟動了資產置換工作,2013年2月份完成工商變更,現在我們是兵裝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隨著困難國企幫扶不斷有消息傳出,很多人都問過濟南輕騎的工作人員他們的企業是否真的破產,這個烏龍產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濟南輕騎這些年離濟南的老百姓有些遠。但曾經不是這樣的。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濟南人結婚都要“三金一木”,三金指的是金戒指、金耳環和金項鏈,而一木指的就是輕騎生產的木蘭。“當時我們每年大約能產75萬輛摩托車,1995年和1996年,我們的銷售量都是全國第一名。”劉旭東說,他1990年畢業分配來到輕騎,在從技術員一路成長為總經理的過程中,也見證了輕騎的巔峰時期以及后來行業的下滑。
90年代末,濟南搞藍天保護工程,防治機動車尾氣污染,限制市區內摩托車過度發展。1999年4月,濟南市對摩托車實行“禁牌令”,8個月后,允許環保摩托車掛牌上路。而從2003年起,在濟南市區及章丘,有關部門對二沖程摩托車不予掛牌。
“限摩、禁摩,濟南應該是全國第一個城市,慢慢全國的大中城市很多都開始禁摩,到現在全國已經有100多個城市禁摩了。”劉旭東說,也正因如此,濟南人告別了摩托車,濟南輕騎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目前年產量20萬輛與巔峰比下降
在這種環境下,濟南輕騎的產量與巔峰時期相比也大幅下降,“目前我們每年雖有80萬輛的產能,但實際產量只有20萬輛左右,差別很大。”劉旭東表示,影響了摩托車行業的其實有眾多因素。
“這些年眾多的摩托車企業面臨改制,有一些企業因此影響了發展,這屬于企業自身的原因。劉旭東說,此外電動車的發展也擠占了摩托車相當大的市場。“再加上由于限牌,摩托車在國內的市場主要移到了農村,但是農村近些年的老齡化和年輕人進城都對摩托車的發展造成影響。”
“雖然市場萎縮了,但是摩托車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劉旭東舉了一系列的例子:摩托車比汽車油耗小,按照速度與占有道路面積之比來比較,摩托車是機動車中占用道路最少的交通工具,是轎車的1/5到1/6,速度是自行車的4-10倍。而125CC摩托車的排放是轎車的1/7,輕便摩托車排放為1/9,停車面積也不到汽車的1/5。“歐洲的一份權威研究報告表明如果城市汽車的10%用摩托車替代的話,可以減少40%的交通擁堵。”
七成產品出口,濟南符號闖全球
“經濟較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隨著交通擁堵情況加劇,政府對摩托車的政策也越來越開放。”劉旭東說,“目前全球摩托車產業年產銷在6500萬輛左右,市場容量非常巨大”,在這種情況下,濟南輕騎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出口企業,目前有70%的產品都是用于出口。
“作為濟南曾經的一個符號,輕騎的確是一個老品牌,老企業,但是老企業不一定要慢慢枯萎,也有可能煥發出第二春。”在摩托車的發展當中,濟南輕騎也看到了更多的商機:“隨著經濟發展,收入提高,摩托車產品已經不再只是個代步工具,還有越野、休旅、競速等產品性能,一些時尚年輕人也開始喜歡摩托車,因此大摩托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
雖然在小排量摩托車方面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是濟南輕騎還沒有掌握大排量摩托車的生產技術。如同很多老企業一樣,近些年來摩托車行業的技術升級換代普遍比較慢,濟南輕騎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想生產大摩托怎么辦?“招商引資的同時招來新的技術,是一條好門路。”劉旭東說。
這條路子輕騎已經走過一次,2006年濟南輕騎與法國標致合資成立濟南輕騎標致摩托車有限公司。再加上之前同日本鈴木的合資合作,濟南輕騎成為中國唯一融合日本、歐洲領先摩托車技術的專業摩托車公司。“和標致合資之前,我們曾給他們供了五年的貨,因為產品過硬,才有了這次合作。以我們目前產品的水平,我們也擁有和其他公司合作的資本。”
明年7月正式投產,首臺大摩托后年下線
4月15日,濟南輕騎摩托車有限公司和韓國KR公司在濟南正式簽署合資協議,“我們雙方各出資50%,共投資2.3個億,我們雙方還實現了技術共享。”據劉旭東介紹,濟南輕騎的產品、技術以中小排量(50CC—300CC)摩托車為主,而KR的產品、技術以騎式、太子車見長,以中大排量(250CC—800CC)中高端產品為重點。“有了他們的技術,我們也可以生產大摩托了。”
有了這份合約,雙方除了共享技術,還會共享渠道。也就為濟南輕騎打入國外高端市場直接打開了路子。“目前輕騎以歐美市場為主產品出口60余個國家,出口銷量占近70%,KR產品出口80余個國家,通過合資合作,整合優勢資源,可以抓住全球市場的機會。”劉旭東說。
同眾多招商引資項目一樣,這一次的合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簽約這天距離濟南輕騎和KR公司第一次接觸過去了整整兩年。“我們雙方第一次見面是在2014年4月15日的廣交會上,一開始是他們看中了我們的產品,由我們來供貨。供了一段時間之后,對方提出了合資。”
而后,就是漫長的考察過程,“對方先要來看發展環境,來了之后對濟南市和高新區都挺滿意。”劉旭東說,“高新區在研發、技術、技改等方面也按照政策給了我們不少幫助”。
目前,濟南輕騎的新廠房正在高新東區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建設,“順利的話,明年7月就能正式投產,到2018年,我們自己生產的第一臺大摩托就能下線了。”劉旭東說,現在濟南輕騎生產的摩托車每臺價格大都在一兩萬。而今后生產出來的大摩托,價格將達到每臺十幾二十萬。
“利潤自然就上去了,我們這個老企業也跟著年輕了。”對于企業的未來,劉旭東也有著美好的規劃:“十三五”期間年產銷達到50萬輛,實現30多億銷售收入。而到“十四五”期間年產銷達到100萬輛,實現70多億銷售收入。“對于濟南的發展,我們也能再出把力了。”
濟南輕騎和韓國KR的這種合作算招商引資嗎?“當然算。”劉旭東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復。“濟南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產業基礎非常有優勢,這個優勢也成為招商引資的一個載體、平臺。”在劉旭東看來,招商引資吸引來新項目對城市發展十分重要,“但是如果能夠利用好現有的基礎進行招商引資,那肯定能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