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種種不良印象,給與差別性待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不可否認,它們的存在代表著很多人的實際需求,電動兩輪車和摩托車亂象突出,還不是因為管理不到位?
限電禁摩換得交通擁堵
對于任何一個特大型城市來說,限制電動兩輪車和摩托車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限制政策能不能很好解決城市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就不好說了。
拿堵車這事兒來說吧,不管是城市規(guī)劃未能跟上城市的擴張速度還是潮汐理論導致的早晚高峰等等。城市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當人們紛紛變成“車產階級”一員后,車子與道路好像真的被“剛需”制約了。我們有無想象在當年那個自行車大國的時代,那時狹窄顛簸的路面有沒有讓人如現(xiàn)在這般頭疼?
城市變大了,道路變寬了,但城市的生態(tài)惡化或許還有別的解釋。那就是當私家車普遍進入我們生活之后,很多人已經(jīng)習慣開車上班。當半數(shù)以上的車輛實際上只坐一個人的時候——不堵才怪嘞!
相比之下,電動二輪車和摩托車之類的車輛“占地面積”只有私家車的五六分之一,在同樣只載一個人(即司機)的情況下,它們的通勤效率卻是私家車的五倍以上。
可以這么想象一下,以北京561萬輛(2015年11月數(shù)據(jù))機動車保有量計算,將其全部換成電動二輪車或摩托車,相當于將北京所有道路同時拓寬三四倍——首都還會成為首堵?
堵不如疏 統(tǒng)籌管理才是解決之道
誠如北京市交管局所言,這次出臺舉措,讓社會關注到電動車違法的危害,告訴公眾,電動自行車也不是可以無序發(fā)展的。
可惜的是電動車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卻不是市交管局可以統(tǒng)籌的。從法律層面上看,電動車享有的路權遠高于市交管局的私自決定;從社會效益而言,電動自行車對于緩解城市擁堵、提升道路效率的好處不言而喻;從行業(yè)影響來看,如果市交管成功的干掉了快遞業(yè)和送餐業(yè)——所在區(qū)域的企業(yè)們要不要搬家,員工又如何能感受到城市帶給生活的美好呢?
既然說到了違法和無序發(fā)展,筆者倒是認為,電動二輪車和摩托車行業(yè)亂象并不是交通工具本身有多大的罪惡,而是在其生產、流通和使用環(huán)節(jié)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所致。
如果參照機動車的管理辦法,合理管控車輛生產制造和流通環(huán)節(jié)、以牌照來保障其道路權益,用交規(guī)、駕照和保險來配套使用環(huán)節(jié)。筆者有理由相信,它們能夠帶給我們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