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看見照片時,幾乎被以假亂真的CG電腦影像騙了,以為是KTM的概念作品。事實上這是新晉設計師Daniel Brunsteiner的天馬行空杰作,他借用KTM的商標,然後透過專為設計師而設的網站behance.net發表作品,展示個人才華。
一直以來,正宗的概念車展示超乎現實的功能及外型,從這臺KTM Ion可反影出來。例如車輛不設傳統的彈簧吸震系統,而一對前叉除連接車架鵝頸及前輪框外,只作轉向之用,車架尾端同樣直接連系至尾輪芯,同樣沒有避震功能。而吸震的工作則交由輪框內的鋼條負責(事實上設計師沒有交待制造物料),具有彈性的鋼條受壓前後自動壓縮及回彈,物理反應與傳統吸震彈簧相同。
先不要說鋼條避震是否具有調校功能,事實上看似沒有阻尼的設定可能使車身不斷搖晃;另外,當車輛傾則過彎時,鋼絲彈簧能否發揮傳統避震的支撐作用。雖然吸震的功能存疑,但設計及構思打破了傳統框框。
畢竟車輛屬概念作品,故此細節欠奉,但車輛配備了SUPERBIKE級數的前後煞車系統,使用皮帶傳動,車架采用碳纖制造,牛角型軑把及座高的設定與競賽型單車相似。
●創新的鋼條型吸震系統,當車輛輾過凹凸不平路面時,輪框內的鋼條發揮吸震及回彈功能。
●鋼條吸震結構。
●拉下式牛角型油門、碳纖車架、260V電池......
●與一般電車相同的充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