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015年)的反法西斯閱兵上,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了一個亮點,那就是扮演國賓車角色的摩托車,是由國人自主研制的春風650G所擔任。然而,很多人一定也很關心這輛車到底有沒有民用版推出呢?答案是有的,就在日前,春風正式宣布國賓車民用版650TR-G的售價——59800元整。這個價格,在互聯網上似乎是引來了一些小小的雜音。不過,先別急著噴價格,因為經過一天的試駕,我認為59800的售價中,或多或少有些“情懷”的成分在里頭,但是,如果你覺得比650TR高出一萬元整的金額全部都是“賣情懷”,那可就有失公允了。
注:隨著大貿摩托車國內引進力度、用戶熱度提升,我們始終保持對大貿摩托車的關注。作為評測的補充內容,本文是汽車之家評測頻道首次刊發摩托車試駕文章,如果您希望看到此類內容或有其他建議,歡迎在文章評論部分提出。
本文作者:張立祥,汽車之家評測編輯,來自臺北,定居北京一年多。從十九歲開始騎踏板車,興趣是征戰臺北某條山道。搬來北京之后,代步工具是一輛KTM 390 Duke,這是同時也是他的娛樂工具。去年騎了一整年的摩托車,就算下雨天也不例外,因為已經習慣摩托車快速、方便、有效率。雖然是一個汽車網站的編輯,但是對摩托車運動也頗有興趣,目前在金港和新港卡丁車場練車。
我的微博網址是:http://weibo.com/2476197744,里面有他與390 Duke一起進化的過程,希望能與同好一起討論,如果有機會,能夠一起練車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其實從車身外觀看來,650TR-G的外形已經與650TR有很大的不同,整輛車看起來似乎是大了一圈,變得更壯碩了,而且細節的設計也比之前更成熟,看起來甚至有些像寶馬R 1200RT或者是K 1600GTL。整體而言,它的外觀比起以前的任何一款產品顯得更有層次感,算得上是國產車中的佳作。
至于燈光配置則是650TR-G的亮點所在,全車LED光源(包含LED大燈),算是趕上了現在最流行的趨勢,很多進口車都不見得有這種配置。尾燈的設計相當雅致,LED燈帶讓尾燈組顯得更有質感,辨識度也更好,銳利的線條設計讓車尾看起來更現代化。
電動可調風擋是650TR-G傲人配置之一,國產車中應該沒有其他車有這種配置。有了這個風擋,能確保騎士在長途旅行中不被氣流沖擊,有效減低疲勞感,而且具備電動升降就代表你不用因為要調整風擋而停下車。我在騎行中試著將風擋調到最低與最高,發現差異還挺大的,如果調到最低,氣流直接吹到我的胸口,調到最高的話,氣流則剛好從頭頂上方經過,如此一來能夠讓氣流正好吹進頭盔的風道里增加通風效果,又不至于讓頭部受到太多的氣流沖擊。
至于操作界面,則是與650TR類似,儀表盤還是一樣的,整體布局并沒有什么令人感到新鮮的部分,按鈕則是換上了紅黃綠三種顏色。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650TR那種黑色/紅色的按鍵會來的比較順眼一些。不過,操作界面還是有令人覺得貼心的地方,例如可調式離合器與剎車拉桿能讓更多人找到適合自己的設定。
在一些細節的設計方面,我覺得導流罩的造型跟之前的650TR相比,實在是好看太多了,除了霸氣的大燈之外,加寬的導流罩讓車頭更有氣勢,也提供了更好的擋風效果,這對于長途騎行的人而言,是一個非常實用的進化,因為在長途騎行時,氣流的沖擊也會讓駕駛者感到疲勞,如果能減低氣流的沖擊,騎士能夠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體力消耗。
至于車輛的其他細節,我個人認為還算是對得起它59800元整的售價,做工比起650TR似乎又更細致了些。另外,在配置方面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春風與知名減振器大廠WP合作,為它配上了可調式前叉,后減振也是WP的產品,至于實際體驗的感覺,我們將會在體驗的環節中提到。
650TR-G的邊箱容積不小,可以放得下很多出行時所用的裝備,唯獨左邊的邊箱中間有一個凸起的地方,妨礙了頭盔的存放。如果你覺得這兩個邊箱還是不夠你使用的話,你也可以選購尾箱(后市場改裝用品)。不過,我想這兩個邊箱應該可以滿足多數人的需要。
看完了外觀設計,接下來就是硬件配置了。其實這輛車的硬件結構基本上承襲了650TR的布局,原廠是在現有的架構上進行優化,不管是在操控上,或者是發動機的響應上,650TR-G給人的感覺是有所進步的。
基本上650TR-G的整體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大多都是外形上的修改。不過我必須得說這樣的改變還算成功,至少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整體質感大大加分。但是我認為如果能在一些小細節的處理上能再加把勁(例如手把上的按鈕),將會給人更好的用戶體驗。
來到體驗環節,我們發現這輛車的座高雖然不高,但是雙腳的著地性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原因是因為這輛車的油箱以及坐墊寬度都比以往的650TR要來的更寬一些,不過,因為重心很低,所以坐在上面的感覺還算安穩,不至于有太多的不安。
低重心也帶來更好的操控感,雖然強調操控的跑車都使用高重心的設定,但是650TR-G是一輛旅行車,因此低重心的設定帶來了比較沉穩和直行性更好的操控手感,同時,左右傾倒的變換也比較快速。換句話說,這應該是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設定,也能減少長途騎行中因為車體不安定所帶來的疲勞。
發動機雖然輸出功率沒有改變,但是現場650TR的車主在試駕650TR-G后宣稱,650TR-G的發動機轉速提升較650TR更加迅速。根據原廠所提供的信息,650TR-G的0-200米加速是8.1秒,而650TR是11秒。不過原廠只有強調本車使用博世的電噴系統,并沒有說明在發動機上做出了哪些改變。
另外,650TR-G在靜態時的重量分布是前后50:50,坐上一個80kg的騎士之后,即變成前后45:55,重心偏后適合公路旅行使用,這樣一來也能夠提供較為輕巧的轉向感。另外,前叉在重剎的時候會有比較明顯的下沉感,關于這點其實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650TR-G是一輛旅行車,而不是運動型車款,總是會以舒適性優先。,但是后減震與前叉的表現有些不同,在遇到坑洞時讓人覺得車尾的回饋有些硬,推測是因為體重與后彈簧預壓不匹配的關系,因為現場有其他媒體試駕之后,覺得后減震太軟,這點應該可以通過調整彈簧預壓來解決。
注:隨著大貿摩托車國內引進力度、用戶熱度提升,我們始終保持對大貿摩托車的關注。作為評測的補充內容,本文是汽車之家評測頻道首次刊發摩托車試駕文章,如果您希望看到此類內容或有其他建議,歡迎在文章評論部分提出。
本文作者:張立祥,汽車之家評測編輯,來自臺北,定居北京一年多。從十九歲開始騎踏板車,興趣是征戰臺北某條山道。搬來北京之后,代步工具是一輛KTM 390 Duke,這是同時也是他的娛樂工具。去年騎了一整年的摩托車,就算下雨天也不例外,因為已經習慣摩托車快速、方便、有效率。雖然是一個汽車網站的編輯,但是對摩托車運動也頗有興趣,目前在金港和新港卡丁車場練車。
我的微博網址是:http://weibo.com/2476197744,里面有他與390 Duke一起進化的過程,希望能與同好一起討論,如果有機會,能夠一起練車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其實從車身外觀看來,650TR-G的外形已經與650TR有很大的不同,整輛車看起來似乎是大了一圈,變得更壯碩了,而且細節的設計也比之前更成熟,看起來甚至有些像寶馬R 1200RT或者是K 1600GTL。整體而言,它的外觀比起以前的任何一款產品顯得更有層次感,算得上是國產車中的佳作。
至于燈光配置則是650TR-G的亮點所在,全車LED光源(包含LED大燈),算是趕上了現在最流行的趨勢,很多進口車都不見得有這種配置。尾燈的設計相當雅致,LED燈帶讓尾燈組顯得更有質感,辨識度也更好,銳利的線條設計讓車尾看起來更現代化。
電動可調風擋是650TR-G傲人配置之一,國產車中應該沒有其他車有這種配置。有了這個風擋,能確保騎士在長途旅行中不被氣流沖擊,有效減低疲勞感,而且具備電動升降就代表你不用因為要調整風擋而停下車。我在騎行中試著將風擋調到最低與最高,發現差異還挺大的,如果調到最低,氣流直接吹到我的胸口,調到最高的話,氣流則剛好從頭頂上方經過,如此一來能夠讓氣流正好吹進頭盔的風道里增加通風效果,又不至于讓頭部受到太多的氣流沖擊。
至于操作界面,則是與650TR類似,儀表盤還是一樣的,整體布局并沒有什么令人感到新鮮的部分,按鈕則是換上了紅黃綠三種顏色。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650TR那種黑色/紅色的按鍵會來的比較順眼一些。不過,操作界面還是有令人覺得貼心的地方,例如可調式離合器與剎車拉桿能讓更多人找到適合自己的設定。
在一些細節的設計方面,我覺得導流罩的造型跟之前的650TR相比,實在是好看太多了,除了霸氣的大燈之外,加寬的導流罩讓車頭更有氣勢,也提供了更好的擋風效果,這對于長途騎行的人而言,是一個非常實用的進化,因為在長途騎行時,氣流的沖擊也會讓駕駛者感到疲勞,如果能減低氣流的沖擊,騎士能夠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體力消耗。
至于車輛的其他細節,我個人認為還算是對得起它59800元整的售價,做工比起650TR似乎又更細致了些。另外,在配置方面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春風與知名減振器大廠WP合作,為它配上了可調式前叉,后減振也是WP的產品,至于實際體驗的感覺,我們將會在體驗的環節中提到。
650TR-G的邊箱容積不小,可以放得下很多出行時所用的裝備,唯獨左邊的邊箱中間有一個凸起的地方,妨礙了頭盔的存放。如果你覺得這兩個邊箱還是不夠你使用的話,你也可以選購尾箱(后市場改裝用品)。不過,我想這兩個邊箱應該可以滿足多數人的需要。
看完了外觀設計,接下來就是硬件配置了。其實這輛車的硬件結構基本上承襲了650TR的布局,原廠是在現有的架構上進行優化,不管是在操控上,或者是發動機的響應上,650TR-G給人的感覺是有所進步的。
基本上650TR-G的整體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大多都是外形上的修改。不過我必須得說這樣的改變還算成功,至少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整體質感大大加分。但是我認為如果能在一些小細節的處理上能再加把勁(例如手把上的按鈕),將會給人更好的用戶體驗。
來到體驗環節,我們發現這輛車的座高雖然不高,但是雙腳的著地性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原因是因為這輛車的油箱以及坐墊寬度都比以往的650TR要來的更寬一些,不過,因為重心很低,所以坐在上面的感覺還算安穩,不至于有太多的不安。
低重心也帶來更好的操控感,雖然強調操控的跑車都使用高重心的設定,但是650TR-G是一輛旅行車,因此低重心的設定帶來了比較沉穩和直行性更好的操控手感,同時,左右傾倒的變換也比較快速。換句話說,這應該是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設定,也能減少長途騎行中因為車體不安定所帶來的疲勞。
發動機雖然輸出功率沒有改變,但是現場650TR的車主在試駕650TR-G后宣稱,650TR-G的發動機轉速提升較650TR更加迅速。根據原廠所提供的信息,650TR-G的0-200米加速是8.1秒,而650TR是11秒。不過原廠只有強調本車使用博世的電噴系統,并沒有說明在發動機上做出了哪些改變。
另外,650TR-G在靜態時的重量分布是前后50:50,坐上一個80kg的騎士之后,即變成前后45:55,重心偏后適合公路旅行使用,這樣一來也能夠提供較為輕巧的轉向感。另外,前叉在重剎的時候會有比較明顯的下沉感,關于這點其實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650TR-G是一輛旅行車,而不是運動型車款,總是會以舒適性優先。,但是后減震與前叉的表現有些不同,在遇到坑洞時讓人覺得車尾的回饋有些硬,推測是因為體重與后彈簧預壓不匹配的關系,因為現場有其他媒體試駕之后,覺得后減震太軟,這點應該可以通過調整彈簧預壓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