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鄭州最后一批掛牌摩托車到了10年報廢節點,從此,市區內便不能再有摩托車出沒。8年后,無節制的電動車迅速搶占市場。從一代電動單車到四代密閉迷你小蹦蹦,它們給人們生活著實帶來了便利,可煩惱、憂慮也隨之而至。
【單車一代】
能腳蹬能電跑當時實用又“時髦”
曾經鄭州摩托車上牌量高達11.5萬輛,高污染、時速快、危險系數高等弊端,讓摩托車市場興起又隕落。
如今,鄭州電動車不完全統計有200多萬輛,幾乎是每個家庭必備出行神器。
還記得第一代電動單車的模樣嗎?現在,它們仍然是女士的最愛:小巧可愛,身形靈活,與大電摩相比少了笨重,與自行車相比多了快捷。
“鄭州真的是一座離不開小電電的城市。”鄭州姑娘張麗華說,2007年她花了千把塊錢,買了一輛電動車,時速不過30公里,跑40多里就要充電,即便這樣,張麗華也愛不釋手,“當時市區內多條馬路已經開始修了,公交線路不像現在那么發達,很多地方尤其是三環邊,還是很不方便的”。張麗華說,她家在國棉三廠住,在紫荊山上班,每天來回都要十多公里,多虧了小電電每天馱著她上班下班。
“這種小電電,雖然比自行車輕便,但是跑不了多長時間就得充電,而且速度也不快。”張麗華說,她有很多次路上電量不足,“趴窩”奮力蹬腳踏板的經歷。
【電摩二代】
車型高大威猛堵點還能順帶拉活兒
如果說腳蹬小電電是女士們的最愛,那么日漸搶占市場風頭的電摩,逐漸成了屌絲男人的“標配”。從外表看與摩托車特別相似,車型高大威猛,碰到上下班高峰期,還能在公交站牌處順帶拉趟“活兒”。
“真不敢想象,沒有電動摩托,鄭州得有多少人困在家里難出行。”市民張世海說,他3年前花2500多元買了一輛電動摩托,時速最高能飆到60公里,在市區跑個對角絕對不成問題,而電動車的出現,也讓他工作效率提高了,他們在公司上班,標配就是電動摩托。
張世海做裝修工作,每天東南西北跑全靠著電動摩托,“送材料,踩點看戶型,每天去的地點不固定,在公交車上晃蕩,一上午最多干一件事兒,即便有私家車,碰到堵點,一上午一件事兒未必干得完”。
“工作不忙的時候,順帶出行高峰期拉個人,一個月咋著也能掙上半個月的生活費。”張世海說,他也知道電動車給鄭州市場帶來了很大困擾,有礙城市臉面,“我們不希望電動車退出市場,至少當下情形,離開電動車,我們的工作生活大受影響”。
【電動三輪】
送孩拉客載貨三不誤小蹦蹦“大受歡迎”
電動三輪也是電動車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地位自然是“公雞中的戰斗機”,因其容易操作,實惠方便,受到老年人、拉貨者及拉客族的青睞。
要說市里哪兒的電動三輪車多,答案肯定是二環外的地鐵口、火車站、城鄉接合部。如果你去西流湖地鐵口、東大學城附近,路上跑的電動三輪車一輛接一輛,車內載滿乘客。
8月1日,記者就在西流湖地鐵口,親身實踐了一下電動小三輪。當時,記者和另外兩名學生一同乘坐了這樣一輛小蹦蹦,從地鐵口趕到153醫院,經討價還價,每人6塊錢。因道路寬敞,車輛不多,小蹦蹦也是發瘋般狂跑。
司機是位50歲左右的男子,家在北崗村。這名男子稱,三輪車買有3年多了,賣過水果,接送過孫子,偶爾還去銀基送過貨,地鐵開通后,閑來沒事拉拉人,掙個煙錢。
據其介紹,電動三輪在鄭州很有市場,型號大小也特別多,除了車速比不得電摩外,其他方面比電摩好很多,一車子拉四五個人都不是問題。
【電動四輪】
迷你“小汽車”不只是好玩
從2014年開始,鄭州街頭出現了倆人坐的迷你電動小車。
四個輪,有個弧形密閉殼,上路跑起來,笨笨的,但絕對拉風。
航海路中原福塔門口對面也經常停放一輛這種小車,每一次都能引起公交站牌處人們的熱議,“這是啥車,怪好玩。”“這車不占地兒,跑得快。”……據鄭州一名交警介紹,這是新出的電動迷你四輪車,一般價位在兩三萬一輛,外表很像小汽車,也分高配和低配,一般能跑150到200公里,“現在電動四座四輪車也出現了”。
這名交警擔心,隨著技術發展,現在電動車家族還在不斷擴張中,如果不加節制,未來會不會出現商務6座電動車?或者電動車市場越來越火,街頭上多了就會隨處亂停亂放,到那時再進行治理,肯定會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