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發生“群體事件”:一輛摩托車途徑“執法”路段,駕駛員與執法人員因摩托車路權問題發生糾葛,此后矛盾升級,部分圍觀民眾也參與其中,最后以相關部門加大警力維持秩序才得以收尾。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整個事件的源頭,關于“摩托車路權問題”的糾結是如何在懷化誕生的:4月5日,懷化開展城區交通秩序綜合整治;4月10日,懷化地方政府召開“限摩規電聽證會”,以24人贊成、5人反對,1人棄權的結果通過該規定。至此,摩托車這樣一種親民便利的交通工具,在懷化失去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從懷化“禁摩限電”法規通過的流程看來,這并非地方政府獨斷施政的成果,而是地方政府進行過前期試點,并以聽證會的形式廣泛聽取了不同層面的民聲,并以投票形式公平、公正、公開的制訂并推行的,整個流程確實令人無法挑剔。
但正是在這個“完美流程”下誕生的禁摩限電法規,成為懷化“社會事件”的導火索,事關民計民生,這尖銳諷刺中真心泛著苦澀。
懷化政府的完美流程背后,真的就能夠代表絕大多數市民的利益嗎?對此,筆者有話要說:懷化城區摩托車保有量約為20萬輛,而懷化城區人口不到六十萬,也就是說,一旦限禁政策推進,將有1/3的城區市民受到影響,而懷化當地的網絡投票中,1427名被調查者中,27%贊成禁摩,68%不贊成禁摩,3%無所謂。
顯然,對于大多數懷化老百姓來說,這禁限政策,他們是不接受的。那么,這矛盾的點燃,乃至爆發,想來也是情理之中。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來,推行限禁政策是為了提升懷化市城區道路通行能力,解決交通安全暢通問題,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這初衷無疑是極好的,但以此為緣由,引起了整個社會層面的“不穩定”,那么地方政府本身就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或許是調研不足,或許是“完美流程”當中出現了貓膩,或許是執法層面出現偏差,或許是“一小撮人的利益”鉆了新法規的漏子,總之,萬般借口都無法掩飾盲目推行限禁政策對大多數懷化百姓的傷害。
懷化只是中國城市“禁摩”浪潮下的一個小小縮影。事實上,近年來,由于地方政府武斷推行摩托車禁限政策,導致大量市民上街請愿、“散步”、甚至矛盾激化的案例不在少數,郴州、長沙、株洲……大量有史可查的案例擺在面前,為何就不能讓這些地方政府更加謹慎地去看待摩托車的路權問題?
盡管懷化市民表達自身憤慨的方式很難得到社會認同,但在此筆者仍舊希望引起懷化政府能夠以此為戒,將摩托車路權對于百姓民生的重要性重新納入考量,希望廣大車友能夠更加理智地看待禁限摩政策,希望未來摩托車能夠名正言順地行駛在道路之上。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整個事件的源頭,關于“摩托車路權問題”的糾結是如何在懷化誕生的:4月5日,懷化開展城區交通秩序綜合整治;4月10日,懷化地方政府召開“限摩規電聽證會”,以24人贊成、5人反對,1人棄權的結果通過該規定。至此,摩托車這樣一種親民便利的交通工具,在懷化失去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從懷化“禁摩限電”法規通過的流程看來,這并非地方政府獨斷施政的成果,而是地方政府進行過前期試點,并以聽證會的形式廣泛聽取了不同層面的民聲,并以投票形式公平、公正、公開的制訂并推行的,整個流程確實令人無法挑剔。
但正是在這個“完美流程”下誕生的禁摩限電法規,成為懷化“社會事件”的導火索,事關民計民生,這尖銳諷刺中真心泛著苦澀。
懷化政府的完美流程背后,真的就能夠代表絕大多數市民的利益嗎?對此,筆者有話要說:懷化城區摩托車保有量約為20萬輛,而懷化城區人口不到六十萬,也就是說,一旦限禁政策推進,將有1/3的城區市民受到影響,而懷化當地的網絡投票中,1427名被調查者中,27%贊成禁摩,68%不贊成禁摩,3%無所謂。
顯然,對于大多數懷化老百姓來說,這禁限政策,他們是不接受的。那么,這矛盾的點燃,乃至爆發,想來也是情理之中。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來,推行限禁政策是為了提升懷化市城區道路通行能力,解決交通安全暢通問題,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這初衷無疑是極好的,但以此為緣由,引起了整個社會層面的“不穩定”,那么地方政府本身就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或許是調研不足,或許是“完美流程”當中出現了貓膩,或許是執法層面出現偏差,或許是“一小撮人的利益”鉆了新法規的漏子,總之,萬般借口都無法掩飾盲目推行限禁政策對大多數懷化百姓的傷害。
懷化只是中國城市“禁摩”浪潮下的一個小小縮影。事實上,近年來,由于地方政府武斷推行摩托車禁限政策,導致大量市民上街請愿、“散步”、甚至矛盾激化的案例不在少數,郴州、長沙、株洲……大量有史可查的案例擺在面前,為何就不能讓這些地方政府更加謹慎地去看待摩托車的路權問題?
盡管懷化市民表達自身憤慨的方式很難得到社會認同,但在此筆者仍舊希望引起懷化政府能夠以此為戒,將摩托車路權對于百姓民生的重要性重新納入考量,希望廣大車友能夠更加理智地看待禁限摩政策,希望未來摩托車能夠名正言順地行駛在道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