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段時間,我的一位朋友買了一輛很酷的杜卡迪,他還經常在朋友圈發表他開著這輛摩托超跑去拉風的訊息。看到他沒有穿戴駕駛摩托車的專用護具,我還特意介紹了一套摩托車用的氣囊衣給他,希望他注意安全。前幾天去拜訪他的時候發現那輛威猛的摩托超跑被閑置在車庫里,一問之下知道朋友認識的另外兩位喜歡騎大馬力摩托的朋友最近先后因嚴重的摩托車事故而離去,嚇得他不敢碰摩托車了。
像很多年輕人一樣,我年輕的時候也很喜歡摩托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摩托車的學習和考取駕照的程序和成本都比汽車簡單和低的多,例如學開汽車要找“師傅”(持牌教練員,香港學車不一定要去駕校),而摩托則可以自學。
當年幾十塊便可以申請學習駕駛證,然后花時租15塊便可以租到一輛掛著[學]字牌的輕型教練摩托周圍去“練習”(當時和現在的香港都容許教練車在公眾道路上練習的,不過現在學摩托的要求和限制比當年嚴格多了)。因為口袋沒多少錢的原因,我的第一個駕照是摩托車而不是汽車的,而很自然地我的第一輛“車”就是一輛摩托車–一輛不知道轉手了多少次,“排氣聲非常洪亮”的250cc兩沖程運動型摩托……雖然我的二手摩托的機械性能和現代的摩托超跑沒法比,但這車落入一名毫無經驗,技術幼嫩但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手里,其高風險性是不言而喻的。
摩托車天生的不穩定性和低保護性是人所共知的,因此對駕駛員在操縱技術和安全意識上的要求要比開汽車的高很多。可惜摩托的低成本和方便性卻讓很多人都輕視或完全忽略了摩托車的嚴重缺陷,而摩托駕照的不合理制度也助長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像我當年用一輛100cc的輕型摩托來自學和考駕照,拿到駕照后便馬上合法地騎上了排量和重量都大兩倍多的運動型摩托。如果我有錢的話排量超過1公升的重機車也可以自由的開,這種自由度是相當不合理的。在很多國家摩托車的駕照是按排量和駕駛員的經驗來分級的,情況就如卡車和大客車駕照一樣,如果沒達到一定的年齡,駕駛經驗和通過更高的技術考試是不容許駕駛大排量的重機車的。
有人可能會用汽車來比較,說汽車新手開寶馬或保時捷也不見得特別的不安全啊。這里其實是一個大誤區。先不說現在很多大馬力的汽車都是自動檔的,就手動換檔這部分而言,摩托車是比汽車容易的。首先駕駛員是用手指來控制離合,這個比穿著鞋的腳掌靈敏很多。其次是排檔相對簡單,只是單向的上或下,因此要“開動”一輛摩托車是比汽車容易多的。但開動后便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摩托車的三個操縱機構都比汽車的復雜的多。剎車是前后剎車獨立控制,不會或不正確使用會有嚴重后果;在高速轉向時手把的方向和行駛方向應該是相反的,很多人在關鍵時刻打錯了方向;手部控制的油門非常敏感,而摩托是后輪驅動的,油門控制不好便很容易打滑而摔車。除了以上所說之外,在彎路上駕馭摩托的技術要求也比汽車高,而且任何失誤的后果就是摔車!對于駕駛大馬力重機車的駕駛員來說上述的都是基本要求,如果沒有這些基本技術的話出事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培訓不足,駕照制度缺陷,人們對摩托技術的無知或誤解都是導致摩托車事故頻發的原因。其實摩托車是可以很安全的,前提是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和一定的騎行技術。回想剛拿到駕照的我,法律上是有足夠資質去開摩托了,但實際我有的只是皮毛的技術和幾乎沒有任何安全意識。正所謂無知者無畏,現在想起也有點冒汗。
最近我迷上了越野摩托,喜歡它的自由自在,可以在山林小徑中輕松穿梭,非常親近的享受大自然。但在山林小徑上開摩托和在標準的公路開摩托需要的是截然不同的技術,而我這次再也不敢掉以輕心,找了一名專業的越野摩托訓練教練和在安全的場地里練習,在練好技術后才上山。
摩托車現在已經超出了一般交通工具概念范圍,很多年輕人把它作為拉風神器,自然就不愿意穿上專用護具,雖然我也覺得穿上后很不舒服,但是如果你想更好的玩車,享受更高極限的樂趣,就不要再去試自己的運氣,帶上護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