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試駕由車主指引下,特別前往位于神奈川縣的私營道路箱根進行動態(tài)攝影,不得不說日本的道路真的非常優(yōu)質(zhì),這條路如果有在關(guān)注汽車甩尾影片的,大約去年底 TOYO Tires 有釋出一段 NISSAN GT-R Greddy 35RX SpecD 影片,就是在這條私營道路進行包場封路攝影,所以我們也特別從東京前往此處進行拍攝照片,東京不像臺北四面環(huán)山,要找到這樣拍攝照片的地方實在不可多得。
首先從動力方面講起吧,這臺車帶給小編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四缸車款體驗,小編從 250 騎到 1300 排氣量等級的四缸車款都有騎過,但騎過舊世代的 YZF-R1,對于引擎要將轉(zhuǎn)速提升到一定境界才有爆發(fā)力突然出現(xiàn)這點不甚滿意,不過對于老手而言這種動力模式是可以被接受的,而到了近幾年車款,YZF-R1 采用十字曲軸后,動力變得更提前釋出,不過線性方面依然是以突發(fā)猛爆為主,而 Ninja H2 帶給小編是一種順暢的動力輸出,不像以往大排氣量四缸車總是有個像是斷層般的轉(zhuǎn)速域,Ninja H2 加速是非常順暢的,機械增壓引擎讓動力從 3500rpm 開始就有加速感,卻不會過于拉扯,隨著轉(zhuǎn)速上升,機械增壓也會漸漸提高壓力。
約5500rpm 時,儀表板的機械增壓等級第一格會亮起,這時候可以感受到車輛有明顯的推力增加,轉(zhuǎn)速上升至約 7500rpm 后,第二格機械增壓等級就會出現(xiàn),但動力并不會隨著指示燈亮起而突然增強,而是隨著油門開度與轉(zhuǎn)速順暢的上升,順暢程度會讓人誤以為在騎的是 1300c.c. 等級的加速度。
機械增壓車款最有樂趣的部分除了動力,就是放油門時的洩壓聲浪囉!Ninja H2 所搭載的離心式機械增壓約 5500rpm 左右放油門,就會聽到輕微的洩壓聲浪,這種聲浪雖然在以往的機械增壓車款上也可聽見,但 Ninja H2 的引擎聲浪更是特殊許多。
隨著消息慢慢公開,車主的朋友 Olfa 也騎著 CBR250R 上來此處,想要聽看看 Ninja H2 的嘶吼。
而 Olfa 是位來自法國的女性朋友呢!身高與小編相當(dāng)?shù)?Olfa,騎上 H2 應(yīng)該是再輕松不過的事情,由于安全因素,車主建議請 Olfa 戴上全罩式安全帽騎乘較保險,所以 Olfa 在等待換裝同時,小編也特別拍下這張照片,女生 + 重機就是帥氣!
Ninja H2 的動力到底有多好上手呢?看 Olfa 都能輕松騎乘就能了解,透過 KTRC 后輪巡跡控制調(diào)整設(shè)定,Ninja H2 的操控并不會顯得太困難,在簡單試乘之后,Olfa 對于這臺車更是贊不絕口,機械增壓的特殊聲浪也是她最喜歡的地方,但良好的低重心也讓操控方面更放心操控。
換回車主朋友試乘后,再度重新騎上 H2 的他,這次對于車輛操控方面信心增加許多,原廠所搭配的普利司通 RS10 應(yīng)該也起了不少作用,進灣減速或者直線煞停,不難感受到 KEBC 減低引擎煞車的設(shè)定優(yōu)勢,前后輪卡鉗制動性能方面對得起 Brembo 的招牌,線性又柔和,不過在路面較為潮濕的地方,還是可以在騎乘加速時發(fā)現(xiàn) KTRC 不斷介入后輪巡跡控制,讓后輪不會過度打滑。
在彎路上,前后 KYB 懸吊系統(tǒng)能夠給予很優(yōu)良的支撐性,以原廠設(shè)定下不需太多調(diào)整,就可以獲得不錯的路感回饋,而且透過多連桿后懸吊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出彎補油時的車尾下沉幅度并不多,不過若是可以搭配電子懸吊系統(tǒng),透過油門感知改變懸吊系統(tǒng)來輔助車身動態(tài),應(yīng)該會更完善。
在兩位經(jīng)驗老道的騎士騎乘下,Ninja H2 帶來的感受也的確讓兩位非常驚艷,不論是動力輸出線性,或者操控穩(wěn)定度等,以及電子系統(tǒng)輔助讓車輛更好操控外,對整臺車最重要的車體重心配置,Ninja H2 算是四缸車款中配置蠻低的設(shè)計,別忘了在一般車輛上方可沒有一顆機械增壓來增加重量,也更沒有鋁合金進氣箱,但 Ninja H2 可是兩樣都有,卻又保有低重心配置,川崎重工與川崎機車在配置方面下足了功夫。
Ninja H2 不管在何種層面,都打破以往對于兩輪直列四缸車系的感受,動力、操控與穩(wěn)定性達到一種互相牽制,卻又遠超過想像的騎乘風(fēng)格,雖然沒有 Ninja H2R 更兇猛的動力與夸張的空力造形,但以市售車 Ninja H2 帶來的感受,會讓人再三回味啊!
騎過一次 Ninja H2 后,真心對于 Kawasaki 的引擎運轉(zhuǎn)精致度有所改觀,當(dāng)油門轉(zhuǎn)下去的瞬間,會聽到引擎順暢卻又低沉的嘶吼,入一檔,享受到動力是源源不絕的提供,再加上眾多電子系統(tǒng)輔助下,的確很適合初次接觸跑車的車友們,但當(dāng)提升至二檔時,先從耳朵聽到悅耳的洩壓聲后,馬上感受到更進一步的加速力量,這正是機械增壓的魅力所在,從低轉(zhuǎn)速就能提供動力,而不像是傳統(tǒng)渦輪需要較高的轉(zhuǎn)速。
前后 Brembo 制動系統(tǒng)在制動性能方面也非常出色,KIBS 與 ABS 面對失滑路面煞車,若將車輛意外置于接近鎖死狀態(tài)時,煞車把手的反饋力道相較之下是非常輕微的,甚至讓騎士感覺不出來到底介入與否,在制動性能方面有多重保護下,只能以滿足來形容這樣的制動性能;加速時也透過 KTRC 介入來干涉節(jié)流閥開度,尤其在濕滑路面時,將 KTRC 設(shè)成 3 的情況下,出彎時油門補多一點點,儀表板上的 KTRC 燈就會快速閃爍,提醒騎士目前后輪循跡性已下降,并且動力已經(jīng)向下修正,非常貼心與安全。
整體重心配置方面,以四缸車款而言,重心配置非常好操控,穩(wěn)定度也很足夠,對于騎士的負擔(dān)輕松許多,全車整流罩與車體設(shè)計雖然并沒有像 Ninja H2R 般夸張,但就外觀上面絕對能夠吸引不少目光,全車 LED 燈系也增加不少看頭,不過車重方面在牽車時就能感受到壓力,畢竟干重 238 kg 不是開玩笑的,但在日本騎過一次后,小編也希望車友也能夠享受到如此特殊的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