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筆者170cm車高,跨上YZF-R3,劈頭第一個浮現念頭自然是「相當親民」,無論是雙腳的正常著地,還是握上把手的輕松騎姿,沒有老大哥般的戰斗姿態,但也可迅速的于戰斗與巡航兩模式中切換,從人體工學的角度切入,YZF-R3一開始的姿態,顯得相當友善。
排入一檔,跟著加菲貓的后方以第二輛出發,檔位的精確與起步的輕快,清楚展現其輕跑旅的定位,低速迅速涌現的加速力道,展現此動力格局應有的態度。而在一開始的暖胎圈中,不消幾個彎道,YZF-R3的動態很容易讓人掌握,也在此親和力的基礎上,逐漸加快了車速,大膽了騎乘姿勢的攻擊性。此時,YZF-R3就像是位擅長太極拳法的武功高手般,輕松的化解每次挑戰,藉由均衡的前后配重,車身的動態相當易于掌控,以穩定的姿態通過每個彎道的考驗。以其42ps與30Nm的動力輸出,此般的加速性能可圈可點,于大鵬灣賽道中多于2至4檔位間游走,直線底速度可以四文件約140km/h的速度達成,且以車身的靈活度與穩定性,除了第五彎與第七彎較需要煞車動作以外,其余彎道僅需確實的側掛動作就可達成任務,出彎后的再加速也不顯疲軟,要于動力與動態中挑剔,著實不容易。
接下來,就是自身體驗的時刻。由于車身配重與接口設計的友善性,一上場其實無須太久的暖胎適應,很快就可以做出具攻擊性的騎乘姿勢。
引擎的輸出表現雖然于此賽道上稍嫌斯文,但回歸此排氣規格與輸出馬力,其實已可圈可點。
真要雞蛋中挑骨頭,YZF-R3相對于大鵬灣賽道而言,前懸的設定較偏軟調,在彎前煞車,重心轉移的過于明顯,對于操控表現較為吃虧。此外,原廠配胎在經過了一整個下午總計160分鐘的激烈操駕之后,輪胎上竟然還可存在胎毛,其耐磨的程度讓人匪夷所思,或許相對于實用層面具備經濟優勢,但換言之,就是操控時的抓地力不足,挑戰極限時往往受限的不是車身本體,而是輪胎表現,若換上等級更高的輪胎,相信于動態表現將更為出色。
受惠于車身配重,彎道上的動態十分容易掌握,出彎也可毫不猶豫的加補油門。
以YZF-R3的動力表現與車身運動性,于大鵬灣賽道上煞車使用次數極低,但使用時仍能感受到其精準且足夠的制動力道。
透過加菲貓的經驗分享,與自身測試的心得比對,上述無疑是兩者共通的感受。整體而言,均衡性與引擎輸出力道、運轉精致度都無從挑剔,僅有懸吊設定與輪胎選擇較顯美中不足。但也別忘了,如同先前所述,這是于賽道上的嚴苛測試心得,若測試場景或使用環境換成一般道路,懸吊與輪胎的表現可能就并不會如此如此不堪,甚至還可換得更佳的舒適性與耐用度,賽道上的缺點轉換成一般道路上的優點,也就并非不可能了。
于賽道上,美中不足的應該就屬前叉較軟的支撐性與抓地力頗差的輪胎配置。
因此,對于年輕買家而言,如果有此購車預算,想要一圓入主黃牌檔車之夢想,YZF-R3的確是值得推薦之優質選擇,或許相對于速克達車型而言便利性難以抗衡,但犧牲后所換取的注目度、運動性,YZF-R3絕對有其價值,且加分的是,YZF-R3并非如R1或R6過于戰斗氛圍的仿賽設定,而是導入GT個性的跑旅,上下班以跑旅代步,在YZF-R3身上絕對不會是個過于吃力不討好的任務。
除了產品面自身的強度,以市場面而論,同樣如開場所述,相對于高上新臺幣八萬的同級對手,還有差異在五萬之內的國產黃牌檔車,有著Yamaha原廠技術背書、YZF家族光環加持的YZF-R3,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更是無庸置疑,從此角度切入,臺灣山葉機車一年喊出的600輛年銷預估,依個人角度看來,似乎是稍嫌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