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汽車行業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城市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讓民眾十分苦惱。而我們往往通過簡單的限號、限行、限購等方式,想人為地把交通問題打壓下去。實際上,“堵不如疏”,為摩托車松綁,為其規劃一個良好有序的運行環境,實際上是比限行更有效率更明智的一種做法。
摩托車在解決日常交通問題方面擁有大量先天優勢
摩托車占地面積小,對社會資源的空間的利用率明顯要比汽車更高。摩托車的靈活性也遠遠比汽車要高得多,所以它在城市里的運輸效率要比一般的私家車更好。一個城市里,從公交車、地鐵到汽車、到摩托車、到自行車、到行人,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運輸體系,所以摩托車是城市交通里邊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據歐洲某研究機構的一個研究成果顯示,如果城市里的汽車的10%用摩托車替代,可以解決城市40%的交通擁堵。所以摩托車對解決城市交通擁堵是非常有利的。
摩托車的排放要遠比汽車低。以一臺125CC的摩托車為例,其油耗大約在百公里2.5L左右,而一般1.5L排量的小排量家用車平均油耗大約在百公里7L左右。另外,摩托車的排放一樣可以像汽車一樣,通過嚴格控制排放標準來降低。
解決摩托車問題乃至交通問題,根源在于加強監管,打擊“懶政”
有一些人認為,摩托車會帶來非法運營、搶劫案件增多等社會問題,主張解決交通問題還是應當以公共交通為主。
實際上,一方面,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發展仍然滯后,遠遠還沒達到足夠滿足人們日常出行的需求。城市交通中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住在公交車站旁邊,市民到公共交通之間的接駁仍然有一定困難,摩托車作為一個短途的交通工具,就能發揮出它的優勢。
另一方面,摩托車引發的這些問題不是摩托車本身帶來的,而是摩托車本身缺乏監管、缺乏良好的運作環境帶來的,反映的不是摩托車本身的問題,而是對市政的問題解決能力的低下,是“懶政”思維的體現。如果這種“懶政”思維一日不根除,摩托車、電動車乃至私家車就會繼續成為交通問題、環境問題的替罪羔羊,受損害的依然是處于弱勢的普通消費者的利益。
摩托車排放水平、安全性能不達標,說明對摩托車的技術水平的評價、管理、規劃遠遠達不到像汽車那樣相對完善的水平,對電動自行車的問題也是同樣的癥結;摩托車非法運營現象突出,說明城市的公共交通運力遠遠達不到市民的要求,同時對其管理水平低下,這個問題完全應該借鑒目前流行的“專車模式”的管理;摩托車帶來道路運輸壓力增大,說明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跟不上,對道路的劃分、規劃需要重新調整……摩托車本身只是工具,工具是人發明的,出現的問題最后都是背后的人的問題。
在中國交通擁堵問題突出、環境壓力劇增的今天,禁摩反而成為主流,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的包括城市規劃、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問題,將摩托車乃至電動車、私營專車等真正有效解決交通問題的運力合理釋放,還它們一個公道。